第六章黑手
皇宮中一片混亂,京城里卻保持著一種詭異的寧靜,皇城與宮門之間不時有軍騎往來飛奔,連街上的行人也感受到了幾分異狀,紛紛避回家中,自保為上。城里很快就冷清下來,只偶爾有幾撥身穿大戶人家奴仆服飾的男子出沒,來往于各大高門之間,傳遞消息。
其中有一批人,身上穿的是灰藍色的布袍,與別家奴仆看起來并無分別,連服色也很容易跟另外三、四戶人家混淆,但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臉上帶著別家奴仆所沒有的自信,連腰桿也比別人挺直幾分,舉手投足,說話行事,都不是一般奴仆能比得上的
他們的人手也比別家多許多,先是分散到各處打探消息,不久就全都聚集到一處,商議幾句,便有一個長相頗為英俊的青年離開了他們,騎上一匹不起眼的馬,沿太平街向北飛奔,不一會兒便趕到了覆舟山腳下。
覆舟山腳下有一座占地極廣的大宅,座落在山水之間,四周花樹繁茂,本是一處景致極好的所在。然而此時此刻的大宅門口卻掛著一對青白素燈籠,顯然是一戶喪家。
那青年來到大宅門前,立時飛奔下馬跑上了臺階,不等他敲門,便有人打開大門迎出來,接過了他手中的馬韁,也不多說什么。那青年同樣沒跟來人說話,徑自進了大宅,熟悉地穿過一個又一個的門,來到花園的一處亭子前,跪倒在地。
亭中只有一名中年****,穿著顏色素淡的衫裙,烏黑的秀發盤成圓髻,除了一朵白紗小花,再無半點裝飾。但就算是如此簡單的打扮,也無法減去她半分美麗。即使已經上了年紀,不復青春,她的容貌仍能叫人驚艷不已。
她正倚在亭邊的美人靠上喂魚,聽見來人動靜,便回過頭來看了青年一眼:“如何?越王已經得手了?”
那青年用略帶激動的語氣答道:“是據打聽到的可靠消息,越王的人已經在石頭山成功截殺太子,并用圣旨控制住三大營的人馬,如今馮家二將守在宮中,已經清理了通道,只等越王進京,就立刻入宮勤王”
中年****冷冷一笑:“平日里見他,只覺得他是個溫文知禮的老實孩子,沒想到做起大事來,也頗為決斷。他是個機靈的,知道只要手握兵力,便連皇兄也不敢輕易處置他,怪不得他會放著宮里不管,先往城外跑呢”又問:“我方才瞧見皇宮方向隱有火光,該不會是出了什么岔子吧?皇上可還在宮里呢”
那青年忙道:“師母放心,圣上無事,是東宮大火。越王除掉了太子,卻沒攔住所有侍從,想必是有人逃脫回宮報了信,太子妃知道大勢已去,為防事后獲罪受人折辱,便放火燒宮,帶著太孫殉了太子。”
中年****立即站起身:“都死了么?可確認過了?”
青年有些遲疑:“這是我們在宮中的人手傳出來的消息,但因宮中大亂,目前還未能確認,只知道有東宮逃出來的宮人說看見太子妃與太孫都在火場里,而廣安王及其生母則在西偏殿,也都燒成了炭。”
中年****沉默片刻,方才坐回了原位,淡淡地說:“兩個孩子可惜了,這都是拜他們那個心狠手辣的父親所賜,想來即便他們能活下命來,也會吃更多的苦頭,倒不如早早去了,興許還能投個好胎。”
青年臉上仍舊有些遲疑之色,中年****見狀一皺眉:“怎么了?有話就說”
青年忙道:“師母,弟子……總覺得有些不安,這一回鏟除太子,扶越王上位,我們雖然出了大力,還送了不少機密情報給越王,讓他行事更加事半功倍,但弟子觀越王一眾行事,卻似乎沒把我們放在眼里,連石頭山之事,也是他們在主導,弟子曾經探問是否有我們可以幫忙的地方,對方卻只是胡亂應付了事。弟子擔心……”
中年****不以為意:“這有什么?我們與他畢竟不是一路人,如此大事,稍有差錯便要牽連全局,他們行事謹慎些也是應該的。釗兒,你要知道,我們一開始就不是沖權勢去的,即便日后越王登基為帝,于我等而,也不過是錦上添花。我一個****,再添榮耀也不過是給封號上多添一兩個字,或是多賜些食邑,以我們如今的身家,還用貪圖這些么?只要能為駙馬報仇,這些都不過是身外之物罷了。”她看了青年一眼:“你們年輕人有抱負是好事,只是萬不可忘了初衷。”
青年臉漲得通紅,重重地磕了一個響頭:“弟子絕無此意師母誤會了。當初先生問弟子是否有意出仕,弟子拒絕了,情愿為先生打理產業,又怎會在先生去后貪圖權勢?弟子只是擔心,這一回我們師兄弟幾乎把所有人手都用上了,連隱藏多年的暗子也不曾有所保留,若是越王事后……只怕會對師母有所妨礙。”
中年****的臉色放緩了許多:“原來如此。罷了,你也是好意,我也就不怪你了。放心吧,越王是我從小看著他長大的,他雖有些手段,卻不是忘恩負義之人。我又不圖他什么,他怎會這般對我?如今大局已定,就等越王進宮了,皇兄素來是個明白人,自會知道該如何決斷。等他召我去商議時,我再替越王說幾句好話,也就完了。你去吩咐底下人,收攏人手,靜待消息,千萬不要再插手管越王的事,免得引起誤會。”
青年又有些遲疑,但還是低頭應了,又見****輕輕擺手,再次猶豫片刻,還是退了下去。
中年****沒有理會青年的猶豫,她重新轉頭看向水面,眼圈漸漸紅了:“駙馬,我終于為你報仇了你對大明忠心耿耿,國庫有一大半是你掙來的,連皇兄對你也是信任有加,命你為太傅教導皇子,期盼太子能學得你幾分本事,原是好意。可恨那朱雄英面上恭順禮敬,背地里卻包藏禍心。只因你私下對皇兄說他只知書上的道理卻不懂生計民生,便暗中收買侍女下毒害你他小時候生病,是你推薦名醫救治;他長大了學文習武,也是你為他找的先生;就連他的嫡長子受封太孫,也是因你力主倡議才得以成事的。他居然做出這等忘恩負義之事,實在是豬狗不如”
她低頭哽咽了好一會兒,方才咬牙流淚道:“幸好你還有個好學生,越王知道太子如此倒行逆施,情愿頂著罵名,助我誅除仇人如今太子全家盡喪,你在天之靈……總算可以瞑目了”
仿佛是回應她的話似的,天邊的重重烏云之中,忽然閃過一線白光,轟隆一聲,下雨了。
京城內,南鄉侯府在最初的混亂過后,很快就在世子夫人沈氏的命令鎮靜下來,開始井然有序地派人打聽消息、收拾筵席、請大夫為夫人診治。南鄉侯長子不在家,次子章二爺便迅速趕往大理寺疏通,章三爺一向在這些俗務上不大在行,只得留在家中坐鎮。沈氏帶著三個妯娌在婆婆床邊侍疾,不一會兒,小兒媳婦章四奶奶暈了過去,一場混亂過后,她就被送回了自己的院子。
明鸞跟著兄弟姐妹們在一處,被送到了西次間。他們年紀尚小,還不到能為長輩們分擔的年紀,留在病人跟前還有添亂的嫌疑,但他們又擔心祖父祖母的安危,不肯各自回房,沈氏就讓長子文龍與長女元鳳帶著弟妹們過來安置,還交待他們要讓弟妹們都安安靜靜的,千萬不能打攪了祖母。
然而方才管家進來報信時,這幾個孩子都是在場的,就算年紀再小,再不懂事,也知道自家祖父與叔叔出事了,心中哪有不疑惑的?想著文龍與元鳳年紀最長,又向來得長輩寵愛,一定會知道些什么,便圍著他們問個不停。文龍頭痛不已,元鳳則一直擔心地向東暖閣方向張望,一有人進屋,便要轉頭去看是誰,等到大夫來了,更是恨不得過去聽個究竟。
明鸞心里亂糟糟的,見文龍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也急了。她可是偷聽到些許機密的,知道章家是被卷進奪嫡風波里去了,但那管家報信時說得不清不楚,也不知道現在官府發現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