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息婚事過后沒多久,長生就先帶著暮茹出門行商去了,長生過后就是長福,南海事多,長南已來信讓弟弟過去。
新婚的長息在家呆了三月,也帶著媳婦宋芝芳走了,偌大的一個家,只剩了長怡陪伴狄禹祥與蕭玉珠。
蕭玉珠習慣了至少有兩個兒子陪伴左右的日子,現在一個個都走了,她很長一段時日都回不過神,便是知道家中沒有他們了,她走神的時候,幾兒的名字老從她的嘴里脫口而出。
這時候,她也必須承認,孩子們長大了,他們要離開家去闖他們的天下,而她年紀也不輕了,需在背后守著那個他們歸來的家。
之后長怡在祖宅滿了十歲,這次狄家沒有操辦酒席,僅自家人幾個人吃了頓酒,小祝了一下。
這時狄禹祥也收到了珍王易修珍的親筆書信,珍王已多年沒有與狄禹祥通過信了,此次信來,說的是世子易佑出來歷練,途經淮南,到時便會代他過來拜訪一番。
狄禹祥接到信后,無需過多揣度就知曉了珍王的大概意圖――佑世子過來怕是來相親的,若不然,珍王也不需提前告知。
珍王這番提前告知,到底還是因對他有幾許情份,狄禹祥心下知道他絕不會答應此事,但佑世子要來,他還是召了就將的長息回來,到時好帶世子在淮南見識。
至于長怡,狄禹祥與蕭玉珠商量,讓長怡這段時日就別清減身上的肉了,蕭玉珠倒不以為然,答道,“豈有這樣的事?”
如若珍王真有此意,他們家不答應就是。
狄禹祥搖頭,與妻子溫和地道,“以防萬一。”
蕭玉珠覺得這事還是在他們家的態度,狄大人這是在為女兒開脫,眼看她食量慢慢小了下來,也不再老偷摸著找吃食了,她不想放棄。
但無奈狄大人聽她的,但無兄長陪伴,閑得無聊的長怡把祖父祖母給哄得團團轉,兩老總叫長怡去他們的院子去吃好吃的,長怡一聽要嫁到大冕去,本猶豫的她放開了肚皮大吃特吃,她跟母親說她是要嫁得近的,大冕太遠她不愿意去,而男人好色,沒有人愿意娶條小肥豬回去當年豬,且讓她避過一劫再說。
長怡找到了再堅實不過的借口,日子如魚得水,那瘦下去的小臉沒一個月就又胖呼呼了起來,恰好易佑這時也從陸路進入淮南,正與前去迎接他的長息往古安走。
易佑的到來沒有大張旗鼓,佑世子長相不俗,談吐更不俗,雖是矜貴的主,但其本人彬彬有禮,見過長怡后,眉眼更是未曾眨過一眨,可見其定力。
易佑表現得不像討厭長怡,還找長怡說過幾句話,態度誠懇認真。
長怡見過人與人相處后,與母親遺憾道,“我竟是有些喜歡他,可惜了。”
可惜他家在大冕,而他的母親母族與她的舅族不對付,若不然,長怡覺得他倒可以嫁上一嫁。
易佑在狄家住了一段時日,其間與長怡相談甚歡,易佑年紀已不小,他父親有讓他求娶狄家女之意,他便遵循,這樁事本是狄家答應就能成事,可惜狄家無意,與長怡相處過后的他也是有點可惜之情。
但他對長怡也僅是有好感,而無男女之情,可惜那么一下,也覺得無需勉強。
狄長怡覺得他人不錯,但也僅是覺得他不礙眼,杰出的男子總易討得小女子的歡心,長怡覺得她不能免俗,且她也不覺得嫁給他有多好。
在她心里,她以后是要靠父兄的,父兄覺得妥的,便是妥的,不妥的,無須去在意。
半月之后,長息帶著易佑走了,長息去臨州有生意要做,而易佑此行也要去此地,便與他一道去了。
這樁婚事也不了了之,易佑這時還不知道,他求娶未成,他在大冕的老父王有多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