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吳承祖這個長兄娶妻,說真的吳怡這個做妹妹的真的沒什么可以做的,劉氏整日忙得腳打后腦勺,雖然晨昏定省沒有停,但是也少了母女交流的時間,吳怡也不給劉氏添亂,只是過自己的小日子罷了。
夏荷就要嫁人了,吳怡默默的替她備著禮物,秋紅成親時賞的陪嫁是劉氏一手操辦的,這個時候劉氏估計也顧不上了,這事就是吳怡自己在做。
她先讓侍書找出秋紅嫁妝的成例,又因為夏荷是嫁在家里面的,又找出了劉氏身邊的大丫環們配小子時的成例,兩下一看發現秋紅的陪嫁比劉氏身邊的大丫環們還要厚一成,吳怡索性就按照秋紅嫁人時的成例辦了。
私下里又送了夏荷一對掐絲琺瑯的步搖,梅花的小金攢子一對、海棠花的小金攢子一對,剩下的都是實心的金飾品,這些秋紅嫁人的時候她也私下送了,如今不偏不倚,她們現個都有,侍書看的羨慕不已。
“照姑娘的送法,等到院子里的人都出了門子,姑娘的東西就要送空了。”侍書說道。
“送空了再買就是了,女人嫁人了還是要有銀錢傍身才是,金飾戴出去好看,實在缺錢了還可以剪了當錢用。”吳怡說道。
“姑娘到底想的周全。”
“等你嫁人了,自有好的給你。”吳怡笑道,其實在她主里秋紅跟夏荷是與別的丫環不同的,她們自從她穿越過來就一直陪著她,尤其是夏荷,更像是她的大姐姐一樣。
“姑娘!”侍書羞紅了臉。
在吳承祖成親前三天,夏荷被她爹娘接走了,回家備嫁,夏荷給吳怡磕了頭,又到了劉氏的院子給劉氏磕了頭,劉氏就算是再忙碌,還是抽出空來賞了夏荷幾匹緞子,一對金鐲子。
吳承祖成親帶來的另一件事就是吳怡終于見到了傳說中天縱英才的二哥吳承平,他是趕回來參加哥哥的婚禮的,只是因為路遠,差點趕不及。
吳承平是個白凈的男孩子,整個人長得干干凈凈的,眉眼很像吳憲,但是在吳憲臉上搭配得精致英俊的五官,在他臉上卻顯得極平淡。
他穿著月白的綢衫,墨綠翠竹紋的鑲邊,頭上包著月白的四方巾,像是一汪水似的干凈。
他回來之后先是在外面給老太爺、吳憲磕了頭,又到內宅給老太太和劉氏磕頭,然后又見了兄弟姐妹們。
吳怡覺得吳承平跟吳雅氣質最接近,如果吳柔不是穿的……也許吳柔也是那淡淡的樣子?可是吳怡卻怎么樣也沒辦法把淡淡的跟吳柔聯系在一起。
吳柔那一天也出來了,因為家里有喜事不再穿得像是在家的居士,免得礙劉氏的眼,蜜合色的褙子,淡粉色的立領里衣,淡粉色的百褶裙顯得她俏生生的可愛,一年多沒怎么出來的吳柔長高了不少,隱隱有了大姑娘的樣子。
也許是知道了同母兄弟是自己日后的依靠,吳柔見吳承平時顯得很激動,吳承平看吳柔的眼神也很溫柔,吳雅卻表現平淡,吳怡知道吳雅通透的性格,但是吳雅不是勢力的人,表現平淡自有她的道理,只是吳怡知道自己不能問。
吳承祖成親的那一天,吳家張燈結彩鼓樂囂天,吳怡跟在劉氏身邊,應酬著前來吃喜酒的各府誥命,老親故舊,庶女們穿著一式的水粉亮緞禮服,戴著正鳳釵,脖子上掛著平安鎖,整齊的做著布景板,吳怡穿的是香色禮服,頭飾什么的雖與庶女們一般無二,但是卻是一望可知的嫡庶分明。
眾位誥命也都是有眼色的,知道她是嫡女,都是對她夸個不停,見面禮給的也比旁人豐厚一些,剛會走的九妹也被抱了出來,身上的衣裳也是香色的,也得了厚厚的禮,轉了一圈又被抱走了。
吳鳳陪著太婆婆和婆婆也來了,表情平和溫婉,吳怡竟覺得她有些像劉氏。
她的太婆婆公孫太太見吳怡眼巴巴的瞅著姐姐,立刻就笑了,“鳳兒,你去跟你妹妹們說幾句體己話吧,不用在我們跟前立規矩了。”
吳鳳趕緊謝過公孫太太,又看了眼自己的婆婆,見王氏也沒說什么,福了一福就到了吳怡這里。
“你婆婆她……”
“她指著我給她出主意對付姨娘呢,對我客氣得很。”吳鳳小聲說道。
“啊?”
“我公公把那個揚州花魁弄進來了不說,別人送給我太公公的揚州瘦馬,我太公公留了一個,給了我公公一個,現在家里熱鬧得很。”
公孫家這是在做什么?吳憲在揚州時也有人送給他過揚州瘦馬,都被他給推掉了。
“據說是幾位皇子送的,推不得。”吳鳳更小聲的說道。
看來皇子們很怕公孫家家宅太安寧啊,“那有沒有人送給姐夫啊?”
“他一個沒出仕的舉子,誰會送他揚州瘦馬啊,再說了他都快對著那些姨娘念道德經了,他這種‘正人君子’最看不慣那些女人的作派。”吳鳳用帕子捂了嘴說道。
沒過一會兒嫁在揚州的二姑娘吳嬌也來了,打扮得富麗堂皇,一副有錢婦人的模樣,只是過于貴重的飾品衣裳,跟她還略帶稚氣的臉有些不相稱。
他們夫妻頭半個月就到了京里,先是給吳家送了厚禮,賀吳承祖成婚,又去拜見了安親王、雷侯爺,也都送了厚禮,各府也都有回禮。
胡家對吳家和吳家的親戚很重視,三節兩壽必有重禮,吳嬌在胡家的地位因此也是很高的,胡家上下都捧著她。
給老太太、劉氏和長輩、誥命們見過禮之后,吳嬌也到了吳鳳這里,兩人現在都嫁了人,那怕是面上情都做得十足,一副姐妹重逢的親熱樣子。
三嬸羅氏來的最晚,她與老太太相看兩相厭,雖然當面禮數十足卻也沒什么親熱話可說。
與劉氏說了幾句話之后,就找了幾個相熟的女眷一起聊天了。
安親王一家因為他們要服的二十七個月太后孝期還沒有到,不方便參加今天的場合,只是派人送了重禮。
新人禮成了之后就是酒宴,到了掌燈時分是傳統的鬧洞房,自是與吳怡這個小姑子沒什么相干,她早早的回了自己的屋了了,脫了禮物,換了家常衣裳,她院子里的丫頭剩的不多了,除了大丫環侍書跟兩個小丫頭之外,全被調到前院招呼去了。
吳怡早早的就睡下了。
第二日吳怡天沒亮就起來了,這回要穿的是比禮服要稍微不那么正式,比家常衣服卻要正式的衣裳,侍書甚至哄著她給她上了薄薄的一層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