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槨里的是老榮王爺從邊關帶回來的王姨娘,囚車里的自然是老王爺的三兒子,上官宏哲。
正月時,上官子棋去了一趟滄瀾京城,直接要了滄瀾皇和滄瀾太子的命。
就連滄瀾的丞相也在那場動亂中死于非命。
整個滄瀾京城亂得不能再亂。
皇帝和太子的尸體都被炸得支離破碎。
好不容易撿來拼上,而且還不全,送進宮。
國不可一日無君。
太子的兒子只有十三歲,他雖有些本事,但年紀太小,根本指揮不動人。
太子妃本想出面穩定大局,可是她的父親也死了,正是丞相。
她同時死了夫君和父親,傷心得根本沒能力顧其他。
宮里的皇后只得出面穩定大局,可是太子又不是她兒子,皇后對太子并沒有感情。
她也只能做到把皇帝,太子和同時死的三位皇子的后事操辦起來。
宮里死了兒子的幾個妃子哭得死去活來。
大臣們沒有主心骨。
幾個重臣聚到一起商量,請三皇子回京主持大局。
而三皇子朱凌霄早就得到消息,第一時間就往京里趕。
太子一死,根本沒人會攔他。
很順利地在十天之內就進了京滄城。
他一回來,直接入住皇宮,主持大局,發布政令。
大臣們有了主心骨,很多事情開始正常運作起來。
在眾大臣的三請之下,他簡單地舉行了一個登基儀式,就成了滄瀾的新皇。
按國禮葬了先皇和太子皇兄和幾位弟弟。
然后才來處理戰后事宜。
當他翻看先皇留下的奏折和一些密信,很多事也知道了個大概。
他沒當過太子,很多事他雖不知道,但滄瀾的歷史他當然知道,一百年前發生的事,他清楚。
也知道滄瀾皇室一直致力于把大魏拿下。
表面是為先祖報仇,其實就是想占大魏的富庶疆土。
現在大魏已經打開鐵箱子,有了那等厲害的武器,滄瀾以后還想對大魏出兵,基本不可能。
只有求和一途。
經過反復思量,然后再找重臣商議。
才拿出一個比較合理的方案。
其中榮王府的要求,也被提出來商議。
大長公主的真實身份,現在各臣子都知道了。
但表面還是先皇認的義姐。
而且她已經六十,也活不了幾年,為了滄瀾接下來的生存,做出犧牲是她作為皇室公主應盡的職責。
至于哲郡王本就是大魏老榮王的親生兒子,送他回本家本就理所應當,根本不用考慮。
朱凌霄也知道那位姑姑為了滄瀾做了很多。他也不能連聲招呼都不打就把人直接送去大魏,所以選了一個下午來了長公主府。
朱靜姝這些日子被禁在府里,每天都過得渾渾噩噩。
她不知自己要何去何從。
她在滄瀾的依靠沒了,就連太子都沒了。
她為之犧牲了一輩子的滄瀾成了戰敗國。
現在大魏和南蜀都在等著如何瓜分滄瀾。
她每天都以淚洗面。
她后悔了。
她后悔為了皇弟做出如此大的犧牲。
如果當初她沒去大魏,她的日子將多么美好。
就算她的皇弟不被封為太子,但她是公主,怎么也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