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的腦子都比他強得多。至少不會自視甚高。
三皇子走后,皇上在書房里徘徊起來。
這個上官子書的身份讓他心里不太舒服。
但他又確實是老王爺的親孫子。
現在為了保衛大魏戰死在沙場。
就憑這點,他就不能因為他身上流著敵國公主的血而無視他的功績。
而且他的那層身份是不能公之與眾的。
直到現在也沒多少人知道,上官子書是敵國公主的兒子。
這事要是讓世人知道,會給老王爺招來罵名。
榮王府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不能被毀了。
他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拿定了主意。
寫下一道旨意讓小太監送去王府。
當圣旨到了王府,王府主子們都在靈堂這里。
小太監也不多事,直接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榮王府上官子書,懷赤子之心,矢志報國。滄瀾賊寇犯我邊疆,主動請孆,身先士卒,沖鋒陷陣。
然世事無常,英雄命短,上官子書在保衛家國的壯烈戰斗中,不幸身負重傷,猶自挺立不倒,手刃數敵,最終力竭戰死,血染疆場。
其忠烈之舉,天地可鑒,日月同悲。
朕聞此訊,心痛如絞,思其功勛,感其忠勇,特旨嘉獎:追封上官子書為“忠武將軍”,賜謚號“烈”,以彰其不朽之功,揚其忠烈之名。
此詔既出,天下咸知,欽此!”
聽到皇上如此表彰上官子書,余蘊信夫妻心里稍安了些,有了這個名,以后余朝陽在王府怎么也能立得住腳,不會被人看低了去。
以后好好把那孩子養大,她也能有個依靠。
而墨王世子夫妻心里就不太高興了,有了這些名聲,他們的女兒不是要鎖死在王府?
以后他們想有什么打算都不太好操作了。
小太監走后,李管家指揮著把二公子的遺體裝殮。
他已讓人重新買了一個更好的棺木回來。
第二日,李管家便延請了數位僧人,來王府設壇誦經,超度逝者之魂。
隨后,便是守靈與絡繹不絕的吊唁。
得益于皇上親自頒下的那道旨意,京城中的名門望族幾乎悉數到場,以示哀悼,府內外一片肅然。
余朝陽和曹南華兩人守靈。
余朝陽還把銀玲生的孩子抱來一起守。
孩子要吃要喝時再抱走。
這是夫君唯一的骨血,有這孩子在,也能讓夫君走得安心些。
七日后下葬上官家的祖墳地。
就葬在羅氏的旁邊,這是余朝陽要求的。
她說二公子一定喜歡和養大他的母親在一起。
從此余朝陽更加深居簡出,仿佛將自己完全沉浸在,對過往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沉思之中。
外界的喧囂與她而,已如浮云過眼,不再輕易觸動心弦。
她每天只管精心照顧哺養孩子。
而曹南華卻經常回娘家。因為她只是平妻,又沒有子女,所以不必服喪。
在這個時代,無兒無女的女子死了夫君是不必守孝的。因為夫死從子,而她沒有子,所以沒有可從的。
王妃對曹南華的舉動全然不在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根本不管她。
這日,正陪孩子們玩的余元箏突然想到一個人,也有必要知道二弟戰死沙場的消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