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大明我崇禎絕不上吊 > 第162章 陟罰臧否

      第162章 陟罰臧否

      楊廷鑒聞,眉頭緊鎖,繼續說道:“陛下圣明,然則臣等所聞,此番查案,已非僅僅針對當前之事,而是追根溯源,竟至二十年前之舊賬。更有甚者,告老還鄉的前輩,乃至已作古之人,亦未能幸免,被卷入此風波之中。古往今來,何曾有過死者亦需受審之理?”

      朱由檢聽后,輕輕搖頭:“既然有問題,那就要查清楚,否則如何徹底清除朝中積弊,如何還朝堂一片清明?十年前,二十年前之事,為何不能查?只有將事情查清楚,方能安民心,正朝綱。至于離世之人,若真有其罪,雖死亦當追責,這些沒什么好說的。”

      楊廷鑒聽后,面色蒼白,似乎還想爭辯,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周圍學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站出來,氣氛一時凝重至極。

      終于,新科榜眼宋之繩上前一步,說道:“臣宋之繩請奏!”

      朱由檢點點頭:“準奏!”

      “臣以為,如此大規模地徹查舊案,豈不是將滿朝官員逼入絕路?朝臣人人自危,又如何能安心治國理政?”

      朱由檢反問道:“清者自清,若心中無愧,行事正直,有何懼哉?”

      宋之繩默默向后退去,不再說話。

      朱由檢見狀,語氣稍緩,說道:“朕知爾等皆是心懷天下之士,憂國憂民之情,朕亦感同身受。但治國之道,講的就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爾等既為讀書人,當明辨是非,輔佐朝廷,共謀國事,而非聚眾喧嘩,擾亂朝綱。”

      楊廷鑒心中無奈,雖然朝中確有不法之徒,只是此番查案規模之大,牽涉之廣,實屬罕見,恐怕會傷及無辜,引起朝野動蕩。

      于是,他再次懇切地說道:“陛下,臣并非反對查案,只是希望陛下能夠審慎行事,勿要效仿太祖皇帝之時,因一人之罪,而牽連數萬人,致使朝堂動蕩,人人自危。”

      此一出,眾人皆震驚。

      這種話能說嗎?能當著崇禎皇帝的面說嗎?

      宋之繩已經默默往后退去,恨不得挖個坑把自己埋起來。

      洪武四大案,每樁案子牽連甚廣,動輒數萬人。

      楊廷鑒這番話已經挑明,希望崇禎皇帝不要效仿太祖皇帝,大興連坐之罪。

      朱由檢卻沒有氣惱,反而笑了笑,說道:“如果朕查到一半不查了,朝臣就放心了?”

      楊廷鑒說道:“過往之事,或許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是畢竟已經過去,這時候再追究,定會人心惶惶,如今闖賊、建奴都在虎視眈眈,我朝危機尚未解除,本該齊心協力,萬萬不可因內部不和,讓賊人趁虛而入!”

      朱由檢又問道:“那些貪了銀子的人呢?你可知,他們的貪的銀子來自何處?”

      “來自國庫。”

      “國庫的銀子,又來自何處?”

      “來自各地稅收。”

      “稅收又來何處?”

      “來自天下百姓。”

      朱由檢點點頭,說道:“他們貪了百姓的銀子,朕若追查,便會人心惶恐,可是,朕若不查,對得起天下百姓嗎?”

      “這個,這個……”

      楊廷鑒頓時語塞,感覺腦袋里有點亂。

      朱由檢又說道:“何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百姓納稅,這叫取之于民,稅收用來興修水利,這叫用之于民。如果在修水利的過程中,銀子被人揣進腰包,難道不應該查嗎?”

      1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