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的屠夫正在剁排骨,差點一刀剁掉了自己的手指。
官吏們事先接到了通知,讀書人事先看過報紙,便洋洋得意地向大家解釋:
“這是我們的大漢皇帝,最新研究出來的大廣播,聲音可以傳播很廣,所以叫廣播。你們聽著,待會兒,還有人在里面唱歌彈琴……”
果然,開場白完畢之后,大廣播里的報幕員說道:
“接下來,請大家欣賞一首歌曲,《華夏大風歌》。作詞,皇帝葉坤;譜曲,櫻桃夫人;演唱,涿郡軍中歌舞團。”
隨后音樂聲傳來,一男一女的合唱響徹涿郡的天空:
“金戈鐵馬的邊塞詩,深深訴衷情……一代一代好兒女,踏歌從軍行。鋼鐵的熔爐中,鍛打出英雄漢,枕戈待旦的營盤里,臥虎又藏龍!”
這首歌流傳很廣,所以涿郡城中,許多年輕人都會唱。
聽見大廣播里的歌聲,一些年輕人已經不自覺地哼唱起來。
桑不疑也眼睛微閉,搖頭晃腦地欣賞音樂。
葉坤扭頭看過去,笑道:“桑大人,你這個老古董,也喜歡聽這樣的歌?”
“誰說我老古董?皇上,我就比你老一點點。”桑不疑嘻嘻一笑。
眾人也都大笑。
于歸農問道:“皇上,這大廣播的厲害,我們是看到了。這個電報,又是什么東西?”
“電報就更厲害了。”葉坤舉個例子:
“比如說,西域某個國家,攻打我們長安城。文奇太守,在長安敲一敲電報,我們立刻就能收到,做出安排,派出援軍。
比方說,我們下令全國征兵,敲一敲電報,金陵和成都等地,就會立刻收到消息。”
于歸農驚嘆:“這太不可思議了,比飛鴿傳書還快。”
葉坤說道:“講到飛鴿傳書,我們這幾年,也有很大進步,培育了大批優良信鴿。兩千里直線距離,送信當日到達。最遠的信鴿,我們試驗過,可以飛六千里。”
六千里的信鴿,的確有。
后世的超長途信鴿比賽,就是三千公里。
從上海灘,到大公雞地圖的尾巴上,信鴿都能認識回家的路。
無線電報出來,信鴿就能漸漸減少了。
桑不疑問道:“電報什么時候能用?”
“三月底,應該可以用了。我們可以和金陵、成都、長安、洛陽,建立即時通訊。以后,設備還要安裝到敦煌和交址。”
“要是一個大活人,也能像無線電一樣,跑得這么快就好了。”桑不疑感嘆。
“那是不可能的。電的速度,就是光的速度,每秒鐘幾十萬里路,人類一輩子,也達不到這個速度。”
葉坤搖頭一笑,又說道:“不過,后世科技繼續進步,會發明飛天輪船,從涿郡到敦煌,也就半天時間。”
飛機的概念,大家理解不了。
說飛天輪船,便于他們的想象。
桑不疑笑道:“輪船怎么會飛?除非長翅膀。”
“肯定有翅膀啊。”葉坤一本正經:
“假如我能活到兩百歲,身體好,頭腦清醒,我就能帶著大家,做出來飛天輪船。那時候,大家都上去坐坐。”
眾人大笑:“謝謝皇上吉,我們都要好好活著,活到兩百歲,跟著皇上一起飛上天!”
正在這時候,忽然有人指著科技城方向,大叫道:“皇上快看,天上有個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