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才說起農業生產。
葉坤說道:“我們華夏子孫,想在石油半島繁衍生息,就必須解決糧食自給問題。雖然現在不缺糧食,但是以后不好說。
以后的人口越來越多,總不能全部依靠外部支援。所以,我們要擁有大量的耕地,結合當地的氣候和條件,開始農業生產。”
先期到達的農業專家,將具體情況,向葉坤做了介紹。
水稻在這里,種植效果不太好。
但是玉米和土豆,都還可以。
葉坤點頭:“適合種什么,我們就種什么。考慮到運輸問題,這里的橡膠產業,也要重視起來。這樣的話,我們自己有橡膠,就不必從天竺運過來了,可以省下許多費用。”
還有探礦采礦,葉坤都做了指示。
開了兩天會,葉坤又檢查長庚新城的衛生醫療和教育情況。
葉坤對鮑升說道:“我打算在這里,建設一個石油工業大學,培養后備人才。”
鮑升沉吟道:“可是我們人口太少,辦了大學,恐怕也沒多少學生啊。”
葉坤笑道:“這是全球性大學,可不是石油半島的內部大學。我們的招生范圍,是面向全球的。交址和天竺的年輕人可以過來學習,甚至,華夏九州的學生,也能過來學習啊。”
現在人少,但是再過三五年,就不一樣了。
對外大移民,還在繼續,而且力度越來越大!
鮑升點點頭:“建設大學的事,恐怕還要再等等。皇上這次帶過來的四萬多人,還沒有完全安置好。”
葉坤笑道:“那就再等等吧,但是,要先做規劃和準備。”
這次帶過來的四萬多人,一大半,是兵卒和科技人員。
這些人,都是朝廷供養的,好安排。
但是也有一萬多人,是自發移民。
這些人要安排好,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
葉坤和鮑升商量,將這些人安排在港口和長庚新城,有手藝的,去做手藝。沒手藝的,去做勞工。
每一戶家庭,葉坤都給了安家費。
還有各種生產工具,衣服和日用品,能保證大家三五個月,生活無憂。
三五個月之后,移民家庭就能融入當地社會,自力更生。
鮑升在這里,已經開辟了七八個小農場。
葉坤下令,將這些小農場,全部交給自發移民。
讓駐軍再去尋找合適的土地,開始開荒,打造新的農場,等待下一批移民。
石油半島的耕地不多,但不是完全沒有。
隨便開發一些水土條件好的,養活百萬人,肯定不成問題。
因為條件艱苦,負責開荒的屯田兵,難免有些怨。
葉坤為了給大家打氣,親自前往每一個農場,召開屯田開荒大會,和大家座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