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
“不不,請不要用‘不錯’這樣的含蓄的方式回答,只用肯定、否定,或者不確定。”
高棟無奈撇撇嘴,道:“肯定沒有其他出口。”
“好的。第二個問題,不是吊車弄出去的吧?”
“今天已經調查過了,肯定不是。”
“第三個問題,肯定不是裝上其他貨車,運出去的嗎?”
“肯定。”
“第四個問題,兩個監控探頭,肯定沒有任何的盲點嗎?”
“肯定。”
當高棟回答完這四個問題,那頭的徐策笑了下,道:“我所有的判斷依據的前提,均建立在你這四個問題肯定回答的基礎上,也就是說,除非你手下對這四個問題的調查存在漏洞,否則,我的結論沒有問題。”
“真是夠自信的。”高棟咂咂嘴,笑道,“不過就算你猜錯了也沒關系,你不是我的人,我也沒法扣你工資。”
“不,不是猜測,而是嚴謹的數學模型。”徐策的回答很認真。
高棟有點意外:“這東西也能建數學模型?”
徐策笑笑:“當然,現實中的一切都能建出相應的數學模型。許多人對數學模型的概念并不清晰,以為數學模型就是要量化地計算某樣東西的結果,這是很狹義的數學定義。實際上,在這次的服務區汽車消失事件里,盡管沒有任何的數字,但這也是個模型,一個動態的幾何模型。”
高棟仔細地聽著,道:“你接著說。”
“我昨天說過,車子在服務區消失,用枚舉法的方式來思考,理論上有無限種可能,枚舉法是不靠譜的思維方法。不過你知道枚舉法的極限是什么嗎?”
“是什么?”高棟好奇問,他對數學的理解與徐策比,自認為是個小學生。
“窮舉法。窮舉法就是列出了所有可能性,是嚴謹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但不是所有問題都可以用窮舉法解決的。適應窮舉法的問題,必須有多項條件限制。比如說,平面上的三條直線,會有幾個交點,這個答案是固定的,結果是零個、一個、兩個或三個,不存在第四種可能。相對的,枚舉法的條件限制不嚴格,答案也就有了無窮多個。比如說男人的身高是多少,答案有無數種可能。為什么前一個問題的答案是有限的?因為它有足夠的限制條件,同一個平面、三條、直線。后一個問題如果增加限制條件也能采用窮舉法,把問題改成某單位的男人身高是多少,答案就是有限的了。——嗯……真的很抱歉,我又啰嗦了,這幾年教書的結果就是讓我總有說不完的話。”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