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春杏(二)
春杏盼春桃回來,武睿倒是關心趙昱森的前程。他此次回京待考等派官,也不知能派到哪里去。何文軒孝期未滿,現還在李家村,自是幫不上他什么忙。
武睿雖也幫上什么忙,卻不免掛心,與春杏閑話起來。
春杏道,“我先也問過三姐夫,他現在京中門路熟些,有沒有能說得上話兒的人,讓幫著大姐夫活動活動。三姐夫說,大姐夫現在已是從六品,為官九年,官場人脈自己也積累了些,手頭又有銀子,要找門路活動,最好還是他自己去辦。家人也不能總幫著他不是?”
說著又笑道,“你還操心旁人,也把心思用到自己家里吧。梨花說那邊云石縣有一塊地要賣,這回去你可去瞧過了?怎么回來沒聽你說提及?”
武睿呵呵笑道,“瞧過了,只是貴了些。含青苗的田,一畝要十八兩銀子呢。那近五百畝的地,九千多兩的銀子,一時哪里拆借得開?”
春杏想了想道,“這樣大宗的田遇上一回也不易,不若先與三姐借借?因梨花的田就在附近,買來交給她幫咱們整治,不費心不費力的,一年一畝田至少有三四兩銀子的出息吧?我聽梨花說,若是秋莊稼種棉花,每畝能多收一兩的銀子呢。”
武睿沉默了一會兒,“若真想買,還是與娘借借。老太太走的時候每家也分了有三四千兩的銀子,自咱們成親后,家里吃穿用度都是我們掏的,他們手頭應是有這個錢財的。咱們這里擠出二三千兩來,實在湊不夠,再與安吉那邊兒開口吧。”
春杏因先對武太太和武老太太的壞印象都是因為錢財,一直不愿與婆婆在錢財有過多的糾纏。武睿也知她的心事,早先因武睿對家里也有些意見,春杏一有什么事兒便找姐姐們找娘家,也依她。現在矛盾慢慢沒了,總不能一直這樣遠著。
春杏思量半晌,點頭笑道,“好,依你。那晚飯后便說說吧。”
頓了頓又道,“與母借錢,還是我來說”省得惹武太太心中不喜,私下嘀咕諸如什么你要買地借我的錢兒,自己不愿在我面前伏低做小,卻打發我兒子來借云云。
春杏思量完這番話,又覺得自己假設得十分好笑,不由咭咭的笑將起來。
將武睿笑得摸不著頭腦,問她為什么她又不說。只好,自己抑郁的坐到一旁去看帳本,不再理她。
春杏自己笑了一會兒,見武睿生悶氣,便去逗弄他。兩人正鬧著,外面有小丫頭回話,“少爺,小莊子上的韓管事兒過來領上個月給長工們的工錢和修補農具錢、買田肥的錢兒。”
武睿一愣,隨即點頭,“叫他到書房外侯著。”
小丫頭應聲去了。武睿趕忙問春杏,“他上次報的帳在哪里?快給我找找。”
春杏認命起身,將那張紙翻了出來,放到他面前兒,“我瞧過了,這帳目略有些不妥當,這個季節,一畝麥子哪里用得了五六百斤的田肥?你看是瞧在兩位小姐的面子上,不與他計較,還是與他說清楚,再不然是與父親說說?”
這韓管事兒是韓姨娘的親弟弟,武老爺雖然不看韓姨娘的面子,到底有老太太在,還有兩個女兒。即求到眼前兒,便不好推。便留他在小莊子做個管事兒。武家的小莊子,早先是三百來畝的地,這兩年周邊有人賣地,又陸續添了些,總計不過四百畝。
武睿擰了眉毛,拉過那紙看了看,半晌道,“算了,我敲打敲打他。”
春杏點頭,這人貪得倒也不是大銀子,再者,做了這么些年生意,也懂得至清無魚的道理。
武睿將紙拿了去書房。
春杏派個小丫頭去武太太院中瞧瞧兩個小家伙有沒有鬧人。兩刻鐘后,小丫頭回來道,“小少爺與小小姐都乖得很。老爺也回來了,正在院中逗著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