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章偶遇
李海歆在春杏天天催促下,去找了畫圖工匠將在后院那片空地上,規劃出一進小院子來,無非也是三間正屋東西廂房,另有兩間雜物房小廚房等等。
連廊要麻煩一些,需要用成年粗壯的木頭做柱子。不過,這些事兒有周濂派了兩個人過來幫著李海歆張羅,李家人并不需要操多少心。
李薇已沒有時間整日在家里閑坐看書。天氣漸暖,有去年那場雪,田里墑情還好,長工們已開始鋤草,她則忙著四處購買田肥,好等第一次澆水時,隨水施肥。
春天里第一遭水肥對麥子的生長猶為重要,這個時候,麥苗反青,撥節生根,水肥足,麥苗桿兒壯,夏天遇到大風暴雨天,也不容易倒伏。當然最重的是麥穗子長得大。
事實上,由于古代的田肥大多是農家肥人畜糞之類的,這類肥料最好埋在地下,才能更好的發揮其肥力,不象現代的化肥磷肥尿素之類的,可以溶于水中,所以很少有隨水追肥的環節。
自她們家接了這塊兒地后,最多也是在秋天給苞谷澆水時,她按照現代點化肥的方法,在澆水前點過農家肥。所謂點肥,就是在植株旁,用鐵鍬刨出坑來,象點種子一般,將肥灑進去,再以土埋起來。這樣便能保證苞谷在吐嬰結穗時,有足夠的肥力供其生長。
這辦法卻只適合象苞谷這樣的大植株作物,而麥子稻子谷子等卻是不行的。
李薇這日吃過早飯去,去城外那座荒宅子里看存放的余肥,何氏在她身后叮嚀,“你二姐這兩日快生了,我得去看著些。黃大娘在家里做飯,你可記得回來吃”
李薇應了一聲,上了馬車,計劃著今兒去看完肥,便去春蘭那里瞧瞧。
她到時郊外宅子時,鐘亮之弟鐘明已等在那里。他比鐘亮小兩歲,也是個敦厚精干之人,遠遠看見李薇的馬車過來,往前迎了十來步,麥穗跳下車,扶她下來。
鐘明上前行禮,“五小姐,昨兒按你的吩咐清查過了,現在存放的去年購買的余肥,約有八百來斤。”
李薇點頭,跟她記的數字倒不差多少。不過,一畝地按一百斤追肥,也只能施八十來畝,剩下的一百三十多畝,還需要再重新購買。
便道,“走,去看看。這些肥可是不夠澆水時追肥的”
鐘明應了一聲,身子微傾,在前面帶路,一邊又問道,“五小姐,這肥怎么施?就那么灑進去,怕是不頂用吧?”
李薇點頭,“是不頂用。在麥攏子中間犁出溝來,將肥灑進去,再蓋起來就不可以了?”
秋天播種麥子的工具叫做耬,耬有三齒,每齒中間是中空,鐵齒開溝,種子從鐵齒后的中間滑入地下,完成播種,也有怕泥土蓋種子不嚴的,在耬后拖墜一個小小的石盤,約末兩三斤重,用于壓土覆蓋。
一耬麥子之間的行距較小,但耬與耬之間的行距卻比較大,足以容下一個小型犁頭,將麥攏開溝,填肥,覆蓋。
一般情況下,為了麥子好澆水管理,一畦地是以六耬為限。
鐘明了然點頭,“可行倒是可行,不過,這會麥子已開始抽葶,不敢讓牲口踩踏。”
李薇笑道,“我知道。我使人把秋天用的大犁頭縮小,打了幾個小犁頭,這犁頭不重,人力拉也不太費力氣。”
鐘明驚訝了一下,便連連點頭稱是。李薇又笑道,“這犁過一遍,便可少鋤幾隴地。”她猜鐘明驚訝的原因,是因為旁家莊子里,春上只有澆水鋤草的活計,而自家卻生生多出這一道兒活來。
李薇心想,也許不止是多這一道活計,若是得麥子揚花灌漿期,肥力跟不上,可能要二次追肥的。
到宅子里看了余肥,以及她去年做成的糞丹。
便要去莊子里看去年用各種桔桿兒漚制的農肥。這些是在莊子邊緣找了一塊說廢棄的大坑,坑深約一丈,長約十丈,寬約十五六丈,里面荒草叢生,一旦下雨極易積水,便被李海歆占為自家所有,用來以傳統的辦法積農肥。這些肥的肥力雖然不太足,但是用來給綠色施底肥,也還是夠的。
初春的天,瓦藍瓦藍,天空沒有一絲云彩。麥苗已開始返青,冬天的暗綠干黃正在逐漸褪去,放眼望去,是幾乎看不到邊兒的綠毯。
田間道路旁的樹木還沒未發芽兒,偶爾幾間或破舊或簇新的房屋點綴在其中,象是綠色棋盤上的一顆小小棋子。
有勤勞的農戶已開始鋤草,又一年的忙碌拉開序幕。
李薇在莊子里轉了一圈兒,又找了兩個長工,挖開漚肥坑,看了一眼,顯然腐熟的時間太短,而且冬天氣溫不夠雨水不夠,這些肥,頂多只能算半熟,眼下只能湊合了。
轉身與鐘明說,“這個肥坑,等挖空了后,每日從里撥的蒿草什么的,都記得投進來。牛圈里的糞要極時清理,另外,長工們家里誰家有糞要賣,咱們一石可以按三十文錢收。”
鐘明連忙點頭應下,心下卻暗自搖頭,這位嬌滴滴的小姐,說起耕種來頭頭是道兒也就算了,對這腌臜物竟然一點厭惡的神情都沒有,還隱隱透著歡喜之意來。
李薇又看了一圈兒墑情,春風漸暖,這墑情最多再支撐十天左右,若是再不下雨,必要澆水。若是下雨,則需要冒雨將肥追進去,便與鐘明做了安排,他臉色微苦大聲應是。
最后,李薇選了一塊約有五畝左右麥田,指定做為試驗田,去年做的糞丹大約有一石左右,就拿這五畝做個試驗,看看它的肥力到底如何。
轉了一大圈子,天已近正午,鐘明趕快將春上要置買的鋤頭鏟子鐮刀以及架子車等等農具匯報給她,李薇看著這一大張列得級詳細的單子,笑道,“嗯,這些事兒回去就讓麥穗麥芽去辦。誤不了你用”
說到麥穗麥芽兩個丫頭,李薇不得不再次佩服春杏的眼光,面相敦厚,實則內里有主見,不喜形于色,不動聲色中便完成你交辦的事兒。
卻又不愛邀功討巧,這兩個丫頭竟然格外合她的脾性。
※※※※※※※※※※※※※※※
回到家里時,黃大娘已將午飯熱了一回,青苗見了她直埋怨,“五小姐,你走的時候,可是應得好好的,會準時回來吃飯的”
李薇在郊外跑了半天,被那初春爽闊的風一吹,心頭也跟著松快明凈起來,笑道,“我這不是回來了么?”
青苗咕噥一聲,“都錯晌了。”便去端飯。
李薇隨手翻著鐘明給的單子,林林總總的小東西也花不少錢兒。更有那豆餅肥料,一斤豆餅居然要五文錢,快趕上末等米的米價了。默算了一下,這些綜合下來,要花上個四十多兩的銀子。
匆匆吃了午飯,交待麥穗麥苗和方哥兒三人去買莊子里所需要的農具,她和青苗去了春蘭家。
兩人到時,宅子里已亂成一團,屋里有產婆不停的大聲鼓氣,“用力,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