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玉成(二)
有道是知兒莫若父,知兒莫若親。
周濂雖沒明說,但周老爺卻將他的態度揣摩個頂透。當即應了親,賈媒婆本想昨日周小姐大發了一通的脾氣,今兒怕是要費些波折呢,沒成想竟是這樣的順,喜不自勝,殷勤的將春柳夸了又夸,“周老爺,不是我這做媒婆的夸嘴,這位李三姑娘雖然出身農家,可也是能識文斷字的,識大體的她們家看似是小門小戶,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人家,實則啊,是李家老爺奶奶低調這滿城都傳的話兒,您也聽說了吧……”
周父笑著打斷媒婆的話兒,“兒女結親,門戶不能不看,也不能全看關鍵還是雙方滿意,日后能圖個家宅安寧,夫妻和睦……”
“對,對,對,”賈媒婆一連的點頭,“您這話兒和李家奶奶說過的一樣都是為了兒女好,這門親啊,再合適不過”
周父命人取了謝媒錢,請她去李家回話,“等看了黃道吉日,我們便過府提親”
“好,好”賈媒婆喜得沒了眼睛,將周府給的約有五兩銀子的謝媒錢納入袖中,起身告辭,“那我這就去給李奶奶趙夫人回話兒”
周荻想通了其中的關節,在書房之中盯著周濂咯咯咯的直樂,周濂被她擾得書看不成,字寫不成,無奈的放下手中的書道,“小荻,你坐在這半天了,到底有什么話兒?”
“沒有,沒有”周荻連連搖頭,笑咯咯的,“哥哥,你繼續看書寫字兒呀”
周濂招手讓她過來,指著身旁的凳子,輕笑,“坐這兒,想問什么就問吧”
周荻笑咯咯的坐過去,湊近周濂笑道,“哥哥是喜歡春柳姐姐?愿意這門親的吧?”
周濂輕笑著拍她的頭,沒說話。
周荻扯著他的衣袖,把臉兒仰得高高的,“哥哥,到底是不是呀?你說呀”
正這時,外面有人下人來報,“少爺,小姐,老爺請你們去正廳呢”
“哎”周荻猛的從椅子上站起來,“那媒婆走了嗎?”
“回小姐,走了”
“那個,哥哥,咱們快去看看”周荻扯著周濂往外走。
※※※※※※※※※※※※※※※
賈媒婆出了周家,喜孜孜的先回縣衙報了喜,再去李家將喜訊報上。春桃與何氏自然都歡喜異常。
尤其是何氏,生怕這場災持續太久,自己一家初到宜陽,人生地不熟的,把春柳的親事給耽擱了。
現下正好,往前五月里是她整十八歲的生辰,尚不算太晚。
塞給賈媒婆二兩銀子的謝媒錢,親自送她出門兒。等這媒婆走了后,何氏回廳里,臉上是掩飾不住的笑意,“哎呀,春柳這宗事兒辦完,我可能歇兩年嘍”
李海歆逗著虎子,笑道,“你辛苦了。讓我說,咱們就添兩個人手吧。春柳也別讓她再做這些家務活兒。你呀,也享幾年福咱們那六十來畝的油菜收了后,家里也算是有了新進項”
何氏點頭,“行這兩天春桃再來,我就再跟她說說。”
傍晚的時候,春桃沒來,倒是年哥兒又來了,這次是與柱子一塊兒來的。何氏笑道,“你們來得巧,等會兒啊,我做幾個菜,你們爺幾個樂呵樂呵。”
柱子看了年哥兒一眼,上前笑問,“李大娘,今兒家里有啥喜事兒啊。”
何氏往廚房那邊兒看了看,笑著讓他們兩個進廳里,“問那么多做甚么。讓你喝你就喝”
柱子應了一聲。何氏轉身去了廚房。
柱子拉了拉年哥兒,“李大娘家里到底有什么喜事兒?”
年哥兒低聲道,“許是我三姐的親事兒有眉目了。”
“什么?”柱子失聲叫道,“那,那大山怎么辦?”
年哥兒慌忙左右看看,敲他一下,柱子自覺失,連忙捂了嘴,往廚房那邊看去,廚房里春柳正切菜做晚飯,聲響蓋過柱子的聲音。
李薇在后面聽見聲音,出來時正看到兩人鬼鬼祟祟的向廚房張望,奇怪的問道,“你們看什么?”
“啊,沒什么”柱子慌忙答道。
“梨花,你和小杏在后院做什么?”年哥兒連忙補上一句,分散她的注意力。
李薇向廚房那邊兒張望了一下,沒什么異常,眼睛一轉,悄悄笑道,“你們是不是知道三姐的事兒啦?”
年哥兒瞥了眼柱子,點頭。
李薇笑咯咯咯的讓兩人到廳里坐,一邊歡喜的說道,“媒婆遞了信兒來,說周大哥的爹應了這門親,等看了吉日就上門來提呢。年哥兒,周大哥做咱們三姐夫,是不是很好?”
“嗯,很好呢”年哥兒扯了一下柱子,應了一聲,跟在她身后往廳里走。
李薇聽他的聲音有些悶悶的,不是很輕快,疑惑的轉頭看他一眼,眼睛清潤的笑著,并無不妥,便繼續道,“你們今兒怎么又來了?是你昨天給二姐夫說的那個小飯館,有信兒了嗎?”
“嗯,”年哥兒應了聲,“今兒上午大山去問了問,那酒館作價二百兩銀子,爹是不是又去田里了?等爹回來我說給爹聽聽,若是合適了,再跟二姐夫說。”
李薇點了下頭。現在二姐家吳旭和春蘭、吳旭娘兩頭分著住。城郊的那個小水塘不舍得錯過,李家村的魚塘又一直不想丟下,便兩頭分開照應著,可長期這么著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年哥兒記得之前說過讓吳旭開飯館的話,也是湊巧得知縣官學附近有個小館子要出讓,便回家來提了提,爹與娘都覺得一家人還是住在一起好,除了那魚塘,再找個營生也不錯。
這酒館兒,他們倒也動心。
想到這兒,突然想起周濂,心中暗笑,二姐夫的飯館若能開得成,單酒這一項怕是不用他操什么心了。
※※※※※※※※※※※※※※※
三月二十六日,黃道吉日,宜行采納之禮。周家托的仍是賈媒婆,她今兒日特意換了一水的新衣,絳紅的綢衫,大紅絹花插了滿頭,臉兒涂得粉白,嘴唇染得猩紅,身后跟著八個身著新衫的小廝,周濂的貼身小廝阿貴和秋生兩個打頭,由周府的老管家徐伯領著,抬著四抬用大紅綢子纏裹的抬子進來。
賈媒婆進門就笑,“李奶奶,大喜呀”
何氏忙將虎子交給春杏,趕她們姐妹二人進內院,與李海歆將人迎了進來。
李薇回頭看看那群人中,此時徐伯正與李海歆寒暄著,聽周荻說,這位老管家已在周府做工近三十余年,與周家人的感情,早已超越主仆之情。
再看那阿貴與秋生也在其中,心知周府對此事兒的看重,也替三姐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