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親戚好多(求粉紅呀~~)
又是一年中秋,何氏家照例八月十五當日,全家和樂融融吃宴拜月。八月十六走姥娘家。
因李薇小姨定了親,李薇姥娘沒了掛心的事兒,心情格外舒暢,整治了一大桌子飯菜招待她們。何氏每年走娘家怕她娘累著,總要提前備一些熟食帶著。一大家子人在姥娘家吃過午飯后,又吃了晚飯才回家。
趁著如水月光到家時,月已至半空中。李海歆笑著何氏,沒見過哪個走親戚的象她們這樣,連夜趕的。
何氏笑了笑,只說今兒累了,趕快歇著吧,明兒就要下地刨甘薯了。
第二日一大早,李薇早早起來,自從她的蚯蚓池里的蚯蚓養成后,她快成了李家最早起床的那個人。
春桃被她驚醒,也跟著坐起身子,穿好衣裳,過來給她穿鞋子。雖然李薇很早就會自己穿衣穿鞋子,可只要有幾個姐姐在跟前兒,她們總會過來搭一把手。或給系個扣子或者抻下微皺的衣衫,大多都是象春桃這般,立在炕邊兒等著給她穿鞋子。
李薇抱著大姐嘴巴甜甜的一通撒嬌,就住蚯蚓池那邊兒跑。
自五天前,李薇察看后覺得蚯蚓可以挑出來喂雞了,又裝作很驚訝的小模樣讓大家過來瞧,說她抓土狗子的糞坑里有好多地龍。
黑肥里密密麻麻蠕動的蚯蚓讓春桃春蘭立時變了臉色,連春柳和小春杏也忍不住背過身去。
李海歆這這那那半晌才說出一句,“原來用糞也能抓地龍啊。”李薇故意皺著小眉頭,做出一副不太明白的樣子,實則心里樂翻天了。心說這下不用她找什么借口了。
佟永年忙去把另一個蚯蚓坑里上面蓋著的草柵掀開,拿鋤頭輕輕撥開上面蓋著的牛糞,也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地龍。他歪頭看看正笑嘻嘻的梨花。恍然間又想到原先外面傳的話兒,說梨花運道好,有神佛保佑等等。雖不信這話,卻也找不到旁的答案。
何氏愣怔了一會兒,才趕忙叫春杏拿瓦盆過來,挑地龍喂雞吃。李薇用孩子的語跟她說,先挑大的喂,小的肯定能象小兔子一樣長大。
就這樣,再一次冒著被扒馬甲的危險,李薇實施了養蚯蚓的第一步計劃。
這兩個坑里蚯蚓的產量也不是很多,家里四個姐姐都怕這東西,李薇興高采烈的領每天撿蚯蚓的活計。
順帶把菜園子里的老菜葉她爹娘從田里弄回來的甘薯葉子甘薯桿兒扔進去補充食料。
她用竹夾子把蚯蚓挑出來,整條整條的扔到雞舍里,看一群老母雞滿雞舍抱食兒。
吃過早飯,竹林小道上來了一群人,十來個大人,五六個孩子。肩上扛著抓勾子,手里拿著鐮刀,由李家老2打頭,領著浩浩蕩蕩的往這邊兒來。
何氏看這一群人,有老2兩口子、老三兩口還有三娘娘家的老四兩口子和老五,還有梨花大姑兩口子,剛出嫁的海棠和新女婿。幾個孩子有春峰春林和梨花大姑家三個小子。
笑笑,“喜梅,這是干啥?”
許氏把手里的鐮刀揚了揚,笑著,“幫著大嫂收甘薯。”
李海歆看陣式倒是猜得出來了,“今兒怎么來的這么齊?家里的活兒都忙完了?”
老三說,他們今年只種了苞谷,收得早,地里已收拾干凈了,只等著開犁。
梨花大姑這時才畏畏縮縮的擠過來,叫了聲大哥。李海歆掃了一眼梨花大姑父,“嗯”了一聲,讓春桃給這幾個小的拿剛煮的甘薯吃。
梨花大姑朝何氏說,“昨兒聽咱娘說今兒大哥家要出甘薯,就商量著過來搭把手。”
何氏笑了下,說秋里誰家不忙,都趕緊家去忙自己的地里的活計吧。
王喜梅忙拉梨花大姑,又跟何氏說,“大嫂別客氣。家伙式都帶了呢。你們家那北地的甘薯也就五六畝,一天就能干完。”
何氏有些頭疼,上趕著幫忙總不能不背臉兒的趕人吧?李海歆看看天色也不早了,就跟何氏說,“孩子娘,你在家張羅飯菜吧。我們這些人,估摸著一天不用就能收完。”
說著去套驢車,李家老三和三娘家大兒子也各自回家趕牛車。
李海歆領著這群人下地,春柳眉頭狠皺了皺,往眾人去的方向啐了一口,“上趕著給幫忙,準是打什么主意呢。”
春桃打了她一下,去問何氏中午準備什么飯。年哥兒舅舅一府的人,綾羅綢緞的穿著,連丫頭婆子們穿得比村子里正家的閨女都好得多,又在李家村住了那樣長的時候,他們能不動心才怪
何氏神思不定的坐了一會兒,拿了錢去村上一戶家里蒸大餑餑的人家。這家人地少,每到麥收秋收的時候,就做些大餑餑往外賣,趁機掙幾個錢兒。李家村的許多人家在農忙的時候,來不及蒸窩頭蒸饃饃,也都去他家買幾個或者拿糧食換些。
讓春桃把菜園子里的鮮嫩的梅豆角摘一下,再扒些青菜出來,再把前幾天收苞谷時摘下的嫩苞谷煮一些。
春柳把著門,不讓春桃拿嫩苞谷,“梨花和年哥兒都愛吃這個。煮甘薯給他們吃”
春桃笑著應了聲好。又讓她去田里背甘薯。春柳背著簍子哼哼的出了院子。
趁著往家里拉甘薯的空檔兒,李海歆跟何氏說,“孩子娘,你也別生氣了。海青兩口主動過來幫忙,也是有了認錯兒的姿態。再者外甥子都大了,給他倆留些臉面。”
何氏回頭瞪了他一眼,又笑著,“你當我心里沒數?要不是有三娘娘家的兩個在,還有幾個孩子,你當海青兩口子真能進咱們的門兒?”
說著瞟了眼跟在春桃后面,幫著摘梅豆角的李薇,“想想當年我就氣。咱梨花愈大愈懂事兒,我就愈氣”
李海歆陪著笑笑,趕忙去地里再拉甘薯。
李海歆走后,何氏特意交待了春柳,等會兒人來了,別給人摔臉子看。又說她往前也十二歲了,得把性子收收,傳個潑辣的名聲出去,看她將來怎么辦?
春柳皺皺鼻子,應了聲。
甘薯出到半晌午,王喜梅跟著李家老三拉甘薯的牛車回來,先回家給小春明喂了奶,又回到何氏家。
何氏看她抱著一摞粗黑瓷碗,笑著說,她正想讓春柳去借借呢,又問,“咋不把春明帶來,讓春桃幫看著些。”
王喜梅笑著說,沒事兒,娘抱著呢,挺乖的。
洗手進廚房給何氏搭手,“大嫂,這事兒都怪老三嘴快。昨兒本來大姐和海棠兩口子就說要回家呢。他跟咱爹說今兒要用牛車過來幫這院拉甘薯,二嫂聽見說也來幫忙,大姐和海棠兩人象是商量了一下,也說要往一晚,幫著過來出甘薯。”
何氏了然,又笑笑,“來就來吧。我看你大哥心里也掛著海青的事兒。行了,咱不說了,快做飯吧。”
王喜梅看何氏不象強裝的,也放下心。又把原先說過想搬出院子單過的事兒提了下。
這次何氏倒也沒打馬虎眼兒。與老三媳婦兒相處這些時日,也看出她是實在又透鉆的人,老三自成親后也懂些事了。就說,“你們要真想搬出來,可得讓老三加緊干,手里有了錢兒才行,我們的東屋可是自家打的土坯造的房子,一共還花了五六吊錢呢。你要真想當家長長久久的住,堂屋得蓋磚墻吧?”
王喜梅想了想說,“先不蓋堂屋,也先起土坯子東屋。在那院兒,她天天指桑指槐的,老三那暴脾氣,要不是我拉著,這架早打過幾回了。二哥也不管,也不說她。”
何氏把收拾好的菜,裝到瓦盆里,準備拿去洗。“那你們啥時候想開動,讓你大哥去幫忙給打土坯子。”
王喜梅應了聲,忙接過來,端著去小河邊洗菜。
到正午的時候,甘薯已出了一大半兒。干活的人坐著牛車驢車一塊兒回來。春桃幾個得了何氏的話,站在院子里迎人又幫著卸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