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外,張勉之恭敬的站在那里,手中拿著一封請罪的折子。
昨日晚間,在收到了韓凌賦的信后,他便知道事情已經不可行了,與身處宮中的韓凌賦不同,張勉之這些日子就已經聽到了不少流,當時便知不妙,他也曾找人試圖扭轉這一切,可是流也不知從何而來的,怎么也控制不住……
事情怎么落到如此地步?他先是折了一個女兒,現在就連前程恐怕都要保不住了。
話雖如此,但張勉之也不得不承認,在皇帝降罪之前先請罪才是目前最好的對策。
于是,他連夜寫了請罪折子,早早的就候在了這里。
張勉之已經等了半個時辰了,據在御書房外伺候的小太監說,在他來之前詠陽大長公主就已經到了,與皇帝閉門在御書房里說話,不見任何人。于是,張勉之就一直等著。
又過了半個時辰,詠陽大長公主終于從里面出來了,張勉之連忙退開一步,躬身行禮道:“見過大長公主。”
詠陽向他看了一眼,那冷冷的目光讓張勉之不由的心生不安。
“張大人。”這時,一個內侍上前說道,“皇上讓您進去呢。”
“多謝公公。”
張勉之道了一聲謝,整了整官服,走進了御書房。
“參見皇上!”
張勉之行了叩拜大禮,而許久,他都沒有聽到皇帝的聲音。
張勉之不敢抬頭,繼續跪伏在那里,心中則是一片雜亂。
又過了一會兒,皇帝淡淡地說道:“起來吧。”
張勉之站了起來,定了定心神,從袖中拿出了折子,雙手捧奉至頭頂,朗聲道:“皇上,這是微臣的請罪折子,微臣是特意來給家母請罪的!”
皇帝使了一個眼色,劉公公走過去接過折子,送上御案。
見皇帝打開了折子,張勉之總算稍稍松了口氣,覺得事情還有轉寰的余地,語調誠懇地認錯道:“皇上,家母確實有錯,可是家母真的是出于一片慈愛之心,心疼二公主早夭,這才做下了糊涂事。太后娘娘已經罰了家母,家母以后再不敢任意妄為了!請皇上贖罪。”
御書房內,寂靜無聲,皇帝始終沒有說話。
張勉之小心翼翼地抬眼瞥了一眼,卻正好對上皇帝陰沉的雙眼。張勉之心里“咯噔”一下,又低下頭去。
皇帝面帶寒霜,緩緩地冷聲道:“那她放火燒了藥王廟的大殿也是因為一時糊涂,憐惜二公主嗎?”
皇帝怎么會知道是他們故意燒了藥王廟的大殿?張勉之差點失態,嚇得“撲通”一聲又跪了下去,渾身顫抖不已,直覺地喊道:“皇上,臣冤枉啊!”
“冤枉?!”皇帝不屑地冷哼一聲,橫眉怒目,隨手就把手中的折子已經朝張勉之甩了過去……
張勉之躲也不敢躲,任由那折子扔在自己的額頭上,“啪”地砸出一個紅印。
皇帝繼續道:“藥王廟的一個僧人親眼看到是你們張府的人用燭火點燃了佛前的帷幔,要不要朕宣那個僧人來與令堂對質?!”
張勉之瞳孔猛地一縮,臉色煞白。
“這燒廟可是褻瀆佛祖的大罪!你們一個個還真是好大的膽子!”皇帝越想越心寒不已。
就在剛剛,詠陽來見他,與他說了藥王廟著火的真相。
皇帝這才知道,原來藥王廟著火那一日,詠陽也正好在那里,并親眼目睹了著火的經過,因著當時覺得可疑便命人去查了一下,并發現,藥王廟之火并非如張老夫人所說是因為燭火自己倒下了,而是張府的人暗中放火。此事不慎被藥王廟的一個僧人看到了,僧人懼于張府之勢,沒敢吭聲……直到詠陽的人查到了他。
若非詠陽告知,皇帝恐怕真的會相信張勉之所,是張老夫人這個愚婦異想天開,才想出讓二公主的靈位嫁給蕭奕如此荒唐的主意!
這一切看似一出鬧劇,可是這一點點地細細推敲下去,就會發現竟然是精心策劃好的陰謀!
從二公主托夢,張府施粥,做法事,一直到恩國公府賞花宴上眾目睽睽下的那一出鬧劇,甚至后來張老夫人和張嬪一起去長樂宮拜見太后……每一步分明都是仔細推敲、算計過的,想借著鬼神之說為他們自己謀利呢!
張府真是下了好大一盤棋!
這絕不是張老夫人一人犯糊涂,背后必然有張府和張嬪的步步為營,甚至連三皇子或許也牽涉其中!
張勉之背后已經濕了一大片,嘴巴張張合合,完全說不出話來。
皇帝冷聲道:“張勉之,你可還有話說!”
彈指間,張勉之心中已經閃過無數的念頭,最后無力地伏跪在地,艱難地說道,“臣認罪。”三個字仿佛用盡了他全身的力氣。
原本皇帝對于太后的鬼神之說將信將疑,若說是因為二公主以不潔之身葬于皇陵就使得紫微星黯淡示警,著實有些牽強,但現在,事情顯然說的通了。
紫微星黯淡分明就是因為張家以二公主的名義火燒寺廟,而二公主偏生又是鳳女,所以佛祖才會將這件事怪罪到他的頭上,讓紫微星顯出異象!
這張家害他不淺,簡直太可惡了!
想到這里,皇帝的表情更冷,他乃當世明君,卻被張家連累的天示昏君之像!
皇帝越想越氣,強硬地說道:“好!你們張家放火燒廟,褻瀆佛祖,今日朕就降你張勉之為白身。”他的語氣中冷漠得沒有一絲感情,“……既然你們張家如此思念二公主,那就一家都去給二公主守陵!”
此一出,張勉之差點沒癱倒下去,面如土色,他還以為皇帝最多只是降降官職,幾年翻不了身而已,沒想到皇帝的心竟然這么狠,一點也不給張嬪和三皇子留一點臉面!
最重要的是,他的長子張逸雨馬上可是要參加會試的啊,被趕去守陵,功課怎么辦?
皇帝正在氣頭上,張勉之也不敢多說什么,只能僵硬地應道:“臣認罰!”只要有三皇子在,他們張家雖然一時落魄,但也總有再起復的一天!
皇帝當著張勉之的面,直接向一旁的劉公公吩咐道:“傳朕口諭,即日起,景陽宮閉宮,張嬪非傳召不得出!”
“是,皇上。”
張勉之滿頭大汗,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御書房的。
他只想早些回府,找來三皇子,速速與他商議。
而御書房內,皇帝依舊面沉如水,雖然這件事表面上是張家在肆意妄為,可是,真的只是張家自己的主意嗎?張家是三皇子的舅家,三皇子顯然與之脫不了干系!
如果說這一切背后都是三皇子策劃的,他的目的顯然是想把鎮南王府收為己用,真是好大的野心啊!
偏偏在這一系列的事件中,三皇子從頭到尾都沒有出面,讓他也抓不到一點錯處……
這么想著,皇帝的眼中閃過一抹濃重的陰霾……
幾日后,三皇子的母家張家離開王都,據說是張老夫人夜夜夢見二公主,心有不舍,便帶著全家一起去為二公主守陵。
王都中人人聞皆露出了一絲冷嘲:外祖母為孫女守陵?還帶著全家老小?這種荒唐事簡直聞所未聞!
肯定是為著什么事觸怒了皇上所致。
三皇子的母家已被皇上厭棄,張嬪又屢遭降位不再得寵,而三皇子本身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那些還沒有站隊的臣子們皆都暗暗考慮了起來。
而關于二公主的種種傳也在京兆府強硬的手段下被壓了下去。
南宮玥在得知張家被遣去守陵時,只是微微一笑。
在發現張家以二公主之名在偷偷預謀的時候,出于心中的那絲戒心,南宮玥便命朱興著人悄悄留意張家的動靜,在得知張家會去藥王廟為二公主做法事后,她便順勢邀了詠陽和傅大夫人一同走了一趟。當時她只是覺得這場法事不會太過單純,所以才想讓詠陽去做個見證,沒想到,張家居然會放火。
詠陽性情果決,她只要有所懷疑,必然會查得一清二楚。
在藥王廟后,南宮玥提議施粥只是為了尋一個借口,關鍵還是她在永樂宮里與太后說的那席話。若是張家沒想要陷害她倒也罷了,只要張家對她心懷不軌,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將是自己在捅自己刀子。
自那一刻起,其實就已注定了這個結局。
接下來,她所做的,只是順勢而為。
王都之中,暗流涌動,而時間也在這紛紛擾擾中,走到了十二月初七。
明日就是臘八了,過了臘八,也就臨近過年了,雖然蕭奕不在,但這年還是要過的,南宮玥身為當家主母,要管的瑣事還真不少。
于是,十二月初七晚上,鎮南王府就忙碌了起來,丫鬟婆子們都興致勃勃地聚集在廚房外圍觀,今夜該提前熬制臘八粥了。
廚房里做事的一個個都忙得團團轉,將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棗子等等材料備好,跟著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
漸漸地,丫鬟婆子們散了,但是廚房卻一直燈火通明,忙到了深夜。
臘八粥要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要燉到次日也就是臘八那日的清晨,這臘八粥才算熬好了,濃濃的甜香味幾乎傳遍了整個王府,香得人垂涎欲滴。
往日的臘八,鎮南王府自然也是要熬臘八粥的,但是世子爺不在意這些禮節,每一年都是由著廚房胡亂地煮兩桶,只在府里隨便分一分粥,哪有這一回這么隆重喜慶。
王府里有了新的女主人,果然是不同了!
府里熬的臘八粥要在辰時前送至眾親友的府中,因此才卯時過半,安娘就拿著廚房擺好的粥盒來給南宮玥過目。
雖然天色還早,但南宮玥早已起身,今日宮里一定會賜粥下來,她必須著世子妃的大妝謝恩,因此早早地就開始準備了。
安娘遞了一張單子給南宮玥,道:“世子妃,奶娘擬了張單子,您要不要看看有沒有遺漏?”
南宮府、詠陽大長公主府、云城長公主府、恩國公府……南宮玥隨意瞟了一眼單子,頷首應了。
“世子妃,您再看看這粥盒擺得可好?”跟著,安娘又打開了粥盒,一股香甜的氣味撲面而來,廚房特意在粥盒里鋪上果脯、荔枝肉、桂元肉、桃仁、松子、染紅的瓜子等,擺出吉祥圖案。
南宮玥看著也是食指大動,笑道:“奶娘,給我也盛一碗。”
安娘自然是笑吟吟地應了。
百合也在一旁打量著粥盒,喜氣洋洋地說道:“世子妃,這熬了半宿的臘八粥果真是香極了,奴婢一聞,就知道肯定是又糯又甜又香,想必柳合莊的那些老兵必定是會感恩世子妃您的一片心意。”
百卉聽著露出幾分滿意,表妹總算是長大了,說話也有幾分樣子了。
百合殷勤地又問南宮玥,“世子妃,馬車已經備好了,不知道您打算何時出發?奴婢也好算著時間讓廚房把粥給裝起來。”
今日是臘八,南宮玥便準備給柳合莊的老兵們出送些臘八粥的,近來正好無事,她便想著自己親自去一趟。
南宮玥沉吟一下,說道:“至少要辰時過半吧,我估計宮里送來的臘八粥應該會在辰初到……”領粥謝恩,然后再送走宮人,辰時過半應該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