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來福有規定,不論是自己地親信還是親戚,平時在軍中,都是以軍職相稱,顧大刀自然不例外。他雖是黃來福的外甥,不過平時還是稱黃來福為軍門。對于顧大刀,江大忠對他是喜愛,兩人脾氣性格有些相似,在五寨堡幾天,頗為合得來。而楊小驢因為顧大刀是黃來福地外甥,所以對他平時頗為照顧。
“原來是這樣!”
顧大刀一向對黃來福崇拜,此時就更崇拜了。
馬久英公公與黃來福并行,此時以他獨特的聲音笑道:“嘿嘿嘿嘿嘿嘿嘿,其實大家不用擔憂,咱家相信黃軍門地能力,到時候可以妥善解決這個問題地。”
黃來福任總兵后,馬久英公公水漲船高,也升任為監軍,同往寧武關上任。不過說實在的,馬久英公公還是喜歡五寨堡多一些。不過職責所在,他也只好與黃來福一同前去上任了。
黃來福笑道:“知我者馬公公是也!”
對于寧武關的情況,黃來福也多少了解過,那邊的田地礦山,確實都被當地官員軍將們侵占了。不過黃來福并不擔憂,他有自己的思路。
在眾人的笑談中,很快,兵馬就離寧武關不遠了,眾人可以看到,城北華蓋山上那巍峨聳峙的護城墩。在那條長達四十里的邊墻上,修建有一座三層高的華蓋樓。遠遠看去,華蓋山護城墩酷似鳳,往東西兩邊延伸的各堡儼然鳳翅,怪不得寧武關又有“鳳凰城”之稱。
黃來福看了良久,不由嘆道:“好一座關城啊!”
寧武關北門上有一個高高的飛樓,門樓上,掛著一個“鎮朔門”的牌匾。這個鎮朔門,向來是山西鎮各軍堡進入寧武關的通道。
此時在鎮朔門外,林立著眾多的軍將,寒暄議論聲不斷。新總兵上任,各地軍將自然要趕來拜見迎接。對黃來福,大家都是聞名己久了,聽說這個總兵今年才二十二歲,這么年輕的總兵官,除了大明開國外,怕是在國朝歷史上獨一無二。因此各人心中,滿滿的都是好奇之心。
城門口,一片的紅纓鳳翅,鐵甲森森。除了寧武關本地的軍將外,還有山西鎮各地趕來的將官,將一個城門口,擠得滿滿的。除了這些人外,在維護秩序的軍士外圍,還擠滿了看熱鬧的當地百姓軍戶。大家都要看看,這名滿天下的年輕黃軍門,到底是長個什么樣子。
不過滿地的武將中,卻沒有一個本地的文官,黃來福雖是總兵,但這些文官們卻是自重于自己的身份,一個也不愿意屈尊出來迎接,除了山西鎮戶部管糧主事的張文保大人外。他也出來迎接,這讓他在一干鐵盔鐵甲的軍將中,顯得有些怪異。不過張文保只是沉穩站著,并不理會旁人的眼光。
在一干武將當中,黃來福大姐夫,八角堡游擊徐學世,黃來福二姐夫,保德州守備李應春,二人都是意氣風地站在眾將的身旁。小舅子升任為總兵官,他們這些做姐夫的,自然也是臉上有光。而因為這個關系,余者的軍將們也是對他們著意討好,讓他們心情愉快,與眾人談笑風生。
這其中對他們神情最討好的,就是原來總兵劉明安的親將劉全利。這是個高大的胖子,臉上油光水滑,頭上戴著八瓣帽兒鐵尖盔,脖上系著大紅披風,一身的鐵甲披在身上,有種擠得滿滿的感覺。
劉全利原是參將之銜,為劉明安統率一營的標兵。標兵是明時對總督,巡撫,總兵麾下親兵的稱呼,一向是鎮軍的精銳。在寧武關鎮城內,共有四營兵,兩營散兵,兩營標兵。兩營標兵中,其中巡撫楊方略統率一營,劉明安統率一營。
原先劉全利等人在劉明安麾下吃香的喝辣的,向來在寧武關內外是橫著走。不過自劉明安被貶往廣東外,除了少部分人隨劉明安前往外。大部的親兵,也成了喪家之犬,誰也不想要,想要的也要不起。畢竟要養家丁親兵是非常花錢的,誰有那么多錢來養他們?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