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將官的竊竊私語中,李如松冷笑一聲,喝道:“傳令,各部加緊掃蕩,務要全殲城內倭人!”
“得令!”
日軍在平壤城內各式土堡不計其數,特別是練光亭,風月樓和牡丹臺三處大土堡,更是有殘余主力約一萬多人。
土堡攻占進行得很是殘酷。日軍躲在里面負隅頑抗,明軍一個土堡一個土堡地包圍,用火銃火炮攻打。一直到了下午時,才基本掃除了這些小堡。
而面對練光亭,風月樓和牡丹臺這三處大土堡時,大部的明軍吃過午飯后。調來了城外的大量火炮戰車,對準大土堡就是猛轟,隨后又是步隊攻擊。
戰事進行得異常激烈,黃來福在練光亭土堡對面就看到,土堡四周的石墻,雖說基本己被明軍炮火轟塌,但是日軍的鐵炮隊,還是在里面不斷地射擊,攻打練光亭土堡的明軍傷亡近二百人。還是久攻不下。
看到這樣的情形,眾將都是眉頭緊皺,黃來福想了半響。對李如松道:“提督大人,倭人火銃兇猛,我軍強攻傷亡慘重。末將認為,可用火攻之計!”
李如梅先興奮地道:“好啊,燒死這些倭人!”
各將也是紛紛點頭,楊元道:“我軍若是強攻,確是傷亡慘重,提督大人,末將同意黃將軍之見!”
李如松沉思道:“可是倭人火器兇猛。就算堆放干柴,逼近的將士也會被倭人射傷!”
黃來福道:“我軍可先用火力射擊,壓制倭人火銃。然后可令福建藤牌兵掩護將士們堆放干柴!”
最后李如松同意了黃來福地計策,由于五寨堡軍隊地火銃兇猛,射程遠,所以他還是令黃來福調來了五寨堡的火器隊,來壓制日軍銃矢。最后千余明軍,在五寨堡火銃手及一些福建藤牌兵的掩護下,冒著日軍鐵炮。不斷地往三大土堡附近堆放干柴。
最后點燃!
一時之間,三大土堡周邊濃煙滾滾,火光沖天。不單如此,李如松令數千明軍,圍著三大土堡用火炮,火銃不斷轟擊。
當天下午一直到晚上,除了練光亭土堡外,風月樓及牡丹臺土堡的日軍慘叫聲不絕,兩堡之地。數不清的日軍被燒死或是熏死。他們尸體出的焦臭味傳遍周邊十里。
第二天時。兩堡之地地日軍忍受不住,紛紛出堡逃亡。大多被明軍殲滅。
不過在練光亭之地,小西行長還是領軍堅守不出。練光亭這個地方較為特殊,由于地勢高,火攻效用不大。而且日軍在練光亭之地囤積了大量的武器,清水,糧食等,可以堅持很久。
當天明軍又攻打了一天,傷亡慘重,還是攻打不下。
當晚黃來福獻計,李如松寫信給小西行長勸其撤退:“以我兵力,足以將你殲滅。但不忍多殺人命,姑為退舍,放你生路!”
在明軍地猛攻下,小西行長也是畏懼退縮了,什么與平壤城共存亡地念頭早己拋到九霄云外去,他回信道:“俺情愿退兵,請不要半路攔截。”
當晚明軍撤去練光亭的包圍,小西行長領軍撤出平壤城,往東逃去。當他們從冰封地大同江上逃亡時,明軍埋伏在這里的炮營猛轟,大同江厚厚的冰面被炸開,當場淹死的日軍就有近五千人,殘存地日軍向開城方向逃去。
如此,平壤之戰勝利結束,最后統計。
明軍陣亡七百九十六人,傷一千四百九十二人。
日軍傷亡方面,據大明資料記載,此戰明軍斬獲倭級一千五百有余,燒死倭人六千有余,城外淹死倭人五千有余。
而據《曰本戰史》記載,十五萬侵朝日軍中,最有戰斗力的第一軍小西行長部,原有人數18700人,減員11300余名,現存0人,損失近三分之二,完全喪失了戰斗力。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