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些遲疑,結識了黃來福后,到了五寨堡,受重用是顯然的事,這也是好事,不過那五寨堡畢竟只是一個小軍堡,又地處偏僻,哪有太原城來得繁華舒服,機會多?
只是再想想,自己在太原,又能干出什么嗎?話說寧為雞,不為牛尾。聽這位小千戶說,五寨堡正是百業皆興的時候,如果自己過去,等五寨堡將來展后,自己也算是功臣了。將來的事業地位,顯然要好過在太原城內某處做個小小的帳房。
一時周文棟臉上神情變幻,遲遲下不定決心來。黃來福說道:“反正我要前往京城替職,周兄也不必急著現在答復我,最后的決定如何,可等我回轉太原時再說。”
他說道:“周兄現在住在哪?”
周文棟苦笑道:“現在學生和拙荊只能住到客棧里去了。”指著旁邊的一家客棧說了說:“或許晚上就會住到這兒吧。”
黃來福道:“好,等回轉太原后就來此尋你。”
他對楊小驢示意了一下,楊小驢從背包中掏出一錠十兩的銀子,黃來福接過了,遞給周文棟道:“這些許盤纏,周兄收下吧,太原米貴,多些錢放在身上,總是好事。”
周文棟吃驚地道:“這……這怎么使得……”
黃來福將銀子放在他手上,說道:“好了,收下吧,勿作兒女之態,記得我們的約定。”說著他哈哈一笑,帶著顧云娘和渠秀荷二女,揚長而去。江大忠等人忙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跟上,留下周文棟呆呆地站在那出神。
※※※
公元1590年6月27日,清晨。
黃來福帶著顧云娘等人,又離開太原,啟程前往了京城。渠廷柱他們一直送出了城外,還有渠秀荷也來一起相送顧姐姐。
這些天中,渠廷柱一直殷勤地招待黃來福等人,卻沒提什么要求,這讓黃來福頗感詫異,隨后又暗想姜是老的辣,這渠廷柱越是如此,自己便越會感念他的盛情,將來的五寨堡糧源之事,自己肯定也會給他一些面子。
黃來福和渠廷柱之間當然只是交易的交情,臨走時只是客套地話別,但渠秀荷和顧云娘二女卻象是生離死別一樣,哭得眼淚撲賴簌的,一個道:“姐姐,你要趕快回太原啊。”
一個道:“妹妹,你放心,我回太原后,馬上就會來找你的。”
聽得黃來福哭笑不得,心想這兩個女人,才相處幾天,怎么要好到這個程度了?
從太原到京城,途經石家莊,保定府等地,約有千里之路。就算騎馬,象黃來福等人這樣慢慢走,也要走十幾天的。算算自己,從10日離開五寨堡,不知不覺便過17天了,這時間過得真快啊。
一路上,眾人都是沿著驛道而走。大明很注意6路交通的管理,全國縣一級及其以上的交通道路都有統管,確令暢通,并在沿途設置驛站。
整體來講,明代的交通還是比較達的,以北京為中心的稠密驛路交通網,輻射全國的四面八方,驛站密集。一般60里或80里置一驛,每驛備有馬30或80匹不等,小站則有少至5到10匹馬的,水驛則備船。
當然,此時的路,都還是沙石或泥土路,沒有什么瀝青或水泥路,走起來,是灰塵漫天。眾人白天趕路,晚上休息,如沒有城鎮客棧,便休息在驛站中,當然,吃住都是要付錢的。張居正時,曾規定大明官員凡非公務等旅途費用,一律不得由驛站負擔,都要收取費用。黃來福還沒正式替職,加上又沒什么公務,自然要自己花錢。
一路而去,顧云娘他們是只顧欣賞沿途的景色,黃來福還是細心觀察各地的情況,依他的觀察,沿途各地的農業情況都普遍不好,不過一路上,各式各樣的商業城鎮卻是到處可見,每個城鎮里,都是衣衫襤褸的流民和衣著華貴的商賈夾雜,形成一種奇異的情況。
大明只所以現在統治穩定,是因為流民沒有達到一定規模,加上財政還能應付,每年的賑濟比較有效,加上江南的糧食源源不斷地從運河而來,就如一根充滿生機的大血管般,維持著大明的生機。而為了維持這根生機,大明沿運河兩岸,特別是在京城和通州設置了許多倉廒糧倉,統稱京通二倉,每年儲存漕糧400萬石。
公元1590年7月15日。近午。
黃來福和顧云娘等人,到了北京城外的會同館,這是當時設在京師的全國驛站總樞紐。到了這里,意味著北京城,已經到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