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時中很快答應了喀山俄軍的請求,決定接受約維奇少將的投降。
在許諾保證喀山俄軍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后,約維奇領著一萬俄軍,走出城池投降。
俄軍士兵列隊出城,走到城外,便將手里的火槍、旗幟丟在路旁,然后在聯盟劃定的區域列隊。
這時袁時中穿著軍服,披著綬帶,胸前帶著勛章,接受約維奇上將雙手承上的指揮刀。
袁時中拿起軍刀,臉上并沒有傲慢之色。
他不是教導系的干部,平時不管思想工作,可耳聞目染之下,干政工也不是不可以。
昨天晚上,在得知約維奇要投降后,教導官便主動和他談了談,希望他能夠配合教導處,對俘虜展開思想工作。
因為上面下了紅頭文件,指示在擊敗沙俄后,將會在莫斯科扶持一個親華的政權。
雖然仗還沒打完,但是上面對于新一屆沙俄政府官員的構成,已經有了設想,便是多用俘虜,特別是主動歸降的人。
這些人對于沙皇和俄國政府而,身上存在污點,沙皇很難再信任他們,而他們自知道德上有虧欠,也不會主動靠近沙皇,便會有利于聯盟對沙俄的控制。
袁時中接過刀,“好刀!約維奇將軍構筑的防御工事,還是很厲害的。本帥都不敢碰,擔心傷亡慘重!”
約維奇臉上微紅,他構筑工事,把自己圍起來,出不去的事情,在俄軍中已經成為笑柄。
現在聽聯盟將軍的話,是因為他工事修得太好,聯盟才采取圍困的策略,算是給足了他的面子。
……
莫斯科南郊,高歡已經接到了袁時中的軍報,喀山城內的俄軍,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向聯盟投降了。
這對高歡而,可以說是意外之喜。
高歡不得不承認,他對沙俄有一些刻板印象。
在得知喀山防御工事修得十分完善后,高歡潛意識里想到的是斯大林格勒,以及列林格勒戰役。
現在看來,高歡是想多了,沒有偉大思想武裝起來的俄軍,意志是不能和蘇聯紅軍相比的。
現在喀山的俄軍投降,聯盟的補給線被打通,高歡已經沒有后顧之憂。
此時整個東歐的局勢,戰敗后的沙皇阿列謝克,困守莫斯科,波蘭元帥別索斯基,以及瑞典國王卡爾十一世,分別逃回國內。
如今局勢對聯盟來說,可以說是形勢大好。
不過,拿破侖和希特勒進攻俄國時,一開始也是形勢大好,后面卻遭受了慘重的失敗。
因此高歡現在還不敢大意,不到俄國投降的那一刻,他不會放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