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朗則布并沒有離開德里太遠,他率領心腹逃離德里后,便將人馬化整為零,并且給沒個軍官發了一本,突厥語的《游擊戰》。
面對高歡的強大,他相信只有高歡能夠擊敗高歡。
早前他就崇拜高歡,學習乾朝,在莫臥兒帝國推行東化改革,現在他又在軍事思想上,成為高主義的信徒,準備用高歡的軍事和戰略思想來擊敗聯軍。
德里城西北,喜馬拉雅山脈南麓薩哈蘭普爾城外,小路上擺著十多具白布裹著的尸體。
西軍將士正搜集柴草,準備將這些士兵火化。
在德里投降后,聯軍開始收取恒河上游的城市,各地都是望風而降,不過不少地方還是存在,忠于奧朗則布的游擊武裝。
這些戰死的士兵,就是在去接收一個小鎮時,遭受了游擊隊的伏擊,被敵軍打死的。
城內的援兵趕到戰場,戰斗已經結束,一個小隊十二名西軍士卒全軍覆滅,士兵的武器彈藥全部都被游擊隊拿走,尸體隨意的丟棄在路邊。
此時,趕來的西軍士卒已經搜集好了木柴,軍官隨即命令士卒將同袍的尸體,搬運到柴堆上進行火化。
聯軍在外征戰,中原文化又講究落葉歸根,所以戰死的士卒,通常都選擇就地火化,然后將骨灰帶回國內安葬,靈位則進入忠烈祠接受供奉。
大火燃起,軍官領著士兵們行禮,等火燒完,將骨灰裝進壇子,便迅速撤回城內。
這不是聯軍在印度地區遭受的第一次襲擊,近一個月來,各地都發生了游擊隊襲擊聯軍的事件。
這一方面是因為莫臥兒帝國建立百余年,有一批死忠存在,二是因為幾年的戰爭,雙方之間殺紅了眼,結下了仇恨,最后則是因為聯軍隊伍中參差不齊,各別藩屬國的軍隊行為相當野蠻,做了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引起了印度百姓的憤怒。
因此現在印度地區的治安并不樂觀,說不定要打治安戰爭,而這絕對是高歡不愿意看見,
畢竟聯盟是來印度,是為了完成工業化所需要的原始積累,不是來流血犧牲的。
~~~~~~~
聯軍收取德里后,高歡便逆著恒河而上,來到了德里附近。
他先參觀了上任莫臥兒皇帝沙賈汗,勞民傷財修建的泰姬陵,然后才進入城內,處理印度的事務。
此時,高歡正在行宮書房內,看著一本由兵部編纂的《印度兵要地理概述》。
在上次印度戰爭,乾朝打開了莫臥兒帝國的國門后,兵部和軍情司便派出大量人員,潛入莫臥兒帝國腹地,繪制莫臥兒帝國各邦的地圖,研究其民族分布,以及各地風土人情。
彼時奧朗則布正在搞乾化改革,聘請了不少乾人,來幫助他推行改革,乾朝便借機滲透,軍情司和兵部繪制的地圖,對各地各民族的分析,可以說比莫臥兒人自己都還要清楚。
高歡放開這本圖文并茂的文件,上面清楚的繪制出,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以及南面的德干高原,北面的喜馬拉雅山脈,西北的興都庫什山脈,以及對各邦民族成分,以及風俗的描述。
比如恒河流域,民風樸實,性情懦弱,而西北旁遮普邦的錫克族,卻民風彪悍狂野,具有尚武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