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得功在陸軍軍官學堂待了幾年,靜下心來,讀了很多兵書,順便還讀了地理、政治等方面的書籍,在學堂內吸取了很多知識,見識超過了許多帶兵的將領。
各人相互看了看,不少人有些不服氣,不過卻也沒有別的見解,只能抱拳道:“臣等沒有意見。”
高歡與軍方召開會議前,與議政院也商討過,文官集團的意思也是先重點進攻西線。
他們給的理由主要有兩點,分別是從經濟和道義兩個方向出發。
從經濟上來說,乾朝需要印度這個龐大的市場,來傾銷商品,不能控制印度,乾朝這邊就會發生生產過剩,造成經濟危機。
從道義上來說,英法在加爾各答偷襲乾朝,乾朝聲稱要報復,自然是去西線找英法算賬,跑到東西把西班牙揍一頓,有點不合適。
現在文官集團和軍方的意見統一,高歡便有了決定。
“諸位愛卿都過來!”高歡接過指揮棒,嚴肅說道:“朕決定采用先西后東的戰略。”
眾人聞,都圍攏到沙盤旁邊,看著高歡用木桿指著西南方向,“朝廷與西國修的入印和入西官道,時間已經過去一年,西國那邊修路,據說死了好幾萬人。現在西南通往西國的道路,已經修了大半,工程被攔在了西國連接孟加拉國這段。”
高歡指向印度與緬甸之間,一條弄起的山脈,“這里是若開山脈,正好把印度和緬甸地區隔開。不過道路雖沒有完全貫通,但是從朕搜集的情報來看,軍隊可以通過,只是補給不便運輸。”
說道這里高歡頓了頓,“東西兩線,東線戰場,朕準備派出西太平洋艦隊,奪取殷洲西海岸的制海權,陸地上的戰爭則交給新商公司、扶桑、日本、朝鮮組成殷洲軍團,牽制助東線的協約國軍隊。西線朕準備出動十萬乾軍,再征調呂宋、越南、新明、真臘、南掌、暹羅等國軍隊,加上孟西兩國軍隊,組成西線集群。”
“朕估計西線軍團的兵力會多達四五十萬人,這么多人馬,除了從孟加拉獲得一定的糧食補給外,軍需和部分糧草,都需要朝廷調配補給。”高歡繼續指著西南,“這么多軍隊,走海路沒有那么多海船,朕決定走陸路,進入印度!現在主要問題是,道路不通,運輸補給不便,朕的意思是,糧食就近從西國、暹羅采購,采用海運的方式補給。軍需則分兩條線,一條自廣州啟航,繞過馬六甲抵達印度。一條則走云南,入西國,沿著修建好的道路,運抵仰光,再走海路進入印度。”
這次高歡出兵印度,便是要徹底控制印度,然后將印度地區,肢解為多個國家。
以高歡的經驗來看,如果印度統一的話,從地緣政治上來講,肯定會威脅大乾的西南邊疆。
印度地域廣大,要控制全境,必須要這么多軍隊。
高歡說完,目光看向黃蜚、鄭聯、鄭彩、顧三等海軍將領,嚴肅道:“大軍要從海上補給,就必須掌握印度洋的制海權。現在朕給你們下令,立刻抽調主力戰艦,組建印度洋艦隊,半年之內,奪取制海權!”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