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錯了,拆了重建就是。”
朱瀚說的,就像簡簡單單灑灑水的事情,可姚廣孝卻知道從中要花費多少。
蓋錯了,拆了重建,這得需要多花多少錢?
朱瀚就算想藏富于民,可大明朝國庫支撐得起這般不計成本的花銷嗎?
誰知道,朱瀚接下來的一句話,卻讓姚廣孝立刻無語起來:“重建的資金,從你的薪資里面扣。”
“……”
我建錯了,我掏錢?
這不是貼著自己的錢干公家的買賣嗎?
如果真重建……別說幾次,就算只重建一次,姚廣孝十幾輩子都要給老朱家免費打工。
但這件事朱瀚已經安排下來,再拒絕恐怕就是打朱瀚的臉,姚廣孝只能硬著頭皮接下任務,并且在第二天和朱瀚告辭后,便匆忙北上前往燕京。
朱瀚收了個門客,可他卻根本不教他什么,只是安排活……可就是這般的職位,也有無數人擠破腦袋都得不到,姚廣孝卻不費吹灰之力。
不得不說,歷史名人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巨大的。
……
至于姚廣孝擔心的,建設燕京城大明國庫里有沒有那么多錢,完全是瞎操心。
倭島布政使司府邸,方國珍看到了來自大明的命令。
命令很簡單,今年倭島要為大明,貢獻三千萬兩白銀。
白銀,還不是銀幣。
倭島上沒有鑄幣權,他們只能把開采出來的銀礦燒成銀錠,然后運往大明,再由大明本土隸屬財部的鑄幣廠鑄成銀幣。
三千萬兩白銀,比去年的產量多了一倍。
方國珍看到后沒當回事,寫下一句話后,直接交給石見銀山上的學生們去做。
不要過程,他只要結果。
當石見銀山的劉彬和周林,看到方國珍的命令后,臉上露出苦澀的表情。
勐地增加一倍產量,這得增加多少人手?
如今石見銀山的開采已經到了飽和,可大明卻突然壓下來這么重的任務,他們怎么可能完成嘛?
可方國珍卻又是不講道理的人,大明命令后面的一句‘不看過程,只要結果’就足以表明方國珍的態度。
怎么完成?
劉彬和周林思來想去,卻始終找不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后只能求助于他們的同窗好友沙啟亮。
沙啟亮三人,來到大明也已經有接近四年的時間,倭島上的種種人間煉獄般的慘劇,沙啟亮從一開始的抗拒到慢慢的接受,現在他已經能坦然面對。
三人來到倭島,方國珍一眼就相中了沙啟亮,把他留在身邊處理倭島上的事,方國珍對沙啟亮很是信任,再加上方國珍本來就不擅長治理,所以沙啟亮更像是倭島布政使司的一把手。
周林和劉彬兩人,也成為了石見銀山的主要負責人,他們兩人聯袂來見沙啟亮,說明緣由后,沙啟亮不由得蹙起眉頭:“朝廷勐地要我們增加白銀的開采,足以證明咱們朝堂又要有大動作。”
“兄弟們,這是好事,咱大明越來越強盛,對周邊的影響力越大,尤其是咱們倭島,這就是我大明東邊的第一道防線,大明的強盛足以讓咱們越發穩固的掌控倭島。”
等沙啟亮逐漸分析清楚大明突然傳來命令的緣由,沙啟亮緊蹙的眉頭舒展開來,神情中帶著激動:“兄弟們,這件事,咱們一定要完成,而且要盡可能的超額完成。”
劉彬和周林聽到沙啟亮的話,不由得苦笑起來。
周林對沙啟亮道:“沙兄,你沒有去過石見銀山,對里面的情況可能不太了解,如今石見銀山的開采量已經達到飽和,就算把整個倭島的人都派過去挖礦,咱也煉不出這么銀子啊。”
然后,劉彬和周林兩人把石見銀山的情況告訴了沙啟亮,并且表示今年能冶煉出來兩千萬兩白銀已經很不錯了。
“劉兄、周兄,你們兩個把事情想得太簡單,眼前的困局是產量跟不上去,而不是其他原因,不能只在眼前尋找辦法,我們可以再想想其他辦法嘛。”
沙啟亮似乎已經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看著周林和劉彬兩人:“你們想想,倭島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是什么?
劉彬和周林相互看了一眼,然后開始思考……想了很久也沒想明白,讓沙啟亮干著急。
這倆同窗挺有能力的啊,怎么在倭島上鍛煉了那么久,越活越回去了啊?
沙啟亮只好自己把答桉說出來:“你們還想不明白嗎?倭島的最大優勢,是和大明本土近啊!”
“這……這是什么解決辦法?”
劉彬雙手一攤,表示自己沒聽明白:“大明還能給我們幫助不成?”
“為什么不可以?”
周林卻表示自己明白了,對沙啟亮說道:“咱們大明有成熟的工匠,我們只要把他們引到倭島來,只要有足夠多的工匠,我們就可以解決生產力不足的問題。”
沙啟亮點點頭:“沒錯,二位再想想,我們倭島有什么?”
劉彬和周林異口同聲的回答道:“銀山!”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