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終于又再度積累了一次“小圣術”。
“以我現在的境界,使用小圣術就是暴斂天物。還是等到晉升到第二重文秀生的境界,再考慮使用吧。”
楊紀微微一笑,把仁義之筆放入《大儒之書》中。然后合上書本。把書本一送,便在一團光芒中把這本《大儒之書》連同仁義之筆,一同送入眉心之中。
“武宗的境界已經突破,小圣術也積累了一次,大功告成,現在可以去主持我的農桑水利了。”
楊紀哈哈一笑,推開桌子,伸了個懶腰,然后踏著步子,志得意滿的從桌案上走了下來。
武道可以暫時放一放了,文氣境界的突破也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成就的。
王泰大人臨走前叮囑自己在瑯琊郡體驗三個月的農桑水利生活,現在可以真正去著手了。
站在農桑司衙門口,瞇著眼睛,看門外火燒一般的天空,楊紀笑了笑。衣袖一甩,走了出去。
和煦的春風拂過大地,滿山滿野,都是勞作的人群。山巒頂上,一座座巨大的古銅色的水輪鱗次櫛比,緩緩轉動。將山水從遠處送來,灌溉到田野之中。
而一些低洼的地方,另些奇特的水管插入到地底深處。水管與巨輪相連,一波波有節奏的震動,通地一種奇異的復雜方式,將地底水從深處抽出,灌溉到田地之中。
滿山滿野,一片繁忙而富有生機的景像。
在冥界災劫平定之后,轉眼之間已經是數月過去。憑借楊紀提供的財力支持,大批前朝的農田水利設施正在制造出來,改變著瑯琊郡的面貌。許多不適合耕種地方,如今正在大范圍的種植。
如今,到處都是一片欣欣向榮。
“大人,喝口水吧。”
齊小腿的田間,張魯遞過來一個水瓶,看著滿身泥濘。低頭插秧的楊紀,一臉的不忍。
如果不是知道。誰會相信這個戴著斗笠,一臉質樸,滿身泥濘的年輕人會是瑯琊郡的農桑司丞,更是最近風頭無限,有著功名在身的武秀才魁首?
有功名在身的秀才、力可搏龍擒虎的武者,就該是十指不沾陽春水。一臉高傲的坐在高堂,享受眾人的敬畏。
哪里會和田間的普通老百姓混在一起,而且看不出一點區別?
張魯最開始的時候確實是希望讓這些走過場的秀才、武者下下水,最好是干點活。但現在張魯真的是些不忍了。
原本以為楊紀當初只是說說而已。誰想到,他居然真的干起來了。而且一干還是好幾個月,而且還好像沉浸其中,拔不出身來了。
“哈哈,這個你就不必多問了。。”
楊紀抬起斗笠,直起腰身,面對張魯的疑惑,只是哂然一笑,并沒有過多解釋。蒼墟城的事情,知道的人還不多,知道的人暫時還是少一點的比較好。
至于張魯他們覺得自己這個農桑司丞做的過于稱職的問題,他自己都覺得很好笑。楊紀本來是只準備走個過場,了解了解就可行了,完全不必身體力行。
不過漸漸的,楊紀發現自己漸漸喜歡上了這種感覺。
對于別人來說,這或許是一項又臟又累的體力活,但對于楊紀來說,這卻是一項意志的修行。
在和普通人一樣,忙碌在田間的時候,楊紀淡忘了自己的身份,只覺得心中無比的靜謐、平和,如同一泓清水一般。
而靈魂就在這種古樸的氛圍中緩緩的增長。
這是一種很美妙的滋味,難以形容。也是數月來,楊紀真正投入到其中的原因。
“君子,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電光石火間,一道電光劃過腦海,楊紀福至心靈,突然想到經史子藉上,上古文圣的一句話。
雖然止于至善這句話楊紀還沒有明白,但知行合一的味道,楊紀卻已了悟。不管是萬墳嶺“知不可為而為之,知可為而不為”的選擇,還是這數月在田間的躬耕力行,這都是一種“知行合一”。
文道的修行之路,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知上,還必須知而行之,躬藉力行。這才是君子的稟持之道。
也是進一步提高自己,通往文氣第二重文秀才境界的真正方法。
“嗡!”
一念及此,楊紀的靈魂仿佛泄閘之水般再次增長起來,一股磅礴的力量在靈魂內涌動著,仿佛要從頭頂噴薄而出,距離最后的突破只差一步之遙。
“還差一點點。”
楊紀笑了笑,也不著急。在儒道上浸淫的越深,楊紀就越是明白,文氣的修行是一種水到渠成的過程,只要火侯到了,自然也就跟著到了,是一點都急不來的。
文秀才的境界遲早都會突破的,現在只差最后一個氣機了。(未完待續。。)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