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求推薦票,求月票!
“金馬、金像雙料最佳導演吳孝祖創作懸疑巨作《嫌疑人》,重磅推出,敬請期待!”
“《嫌疑人》同名小說!張國栄、梅艷邡聯手傾情奉獻!”
“用我一生在你掌心鐫刻留痕,愿做一場千秋不滅的夢!為了你,我不懼萬丈深淵!推理小說《嫌疑人》帶你走進人性的真相!”
“明星圈盛傳的人手一份的推理巨作:《嫌疑人》!近日將在本報火爆連載!”《天天日報》
短短四五日,《天天日報》不遺余力的炒作宣傳,瞬間把《嫌疑人》炒成了熱詞。
為了宣傳小說,張國栄、梅艷邡、羅伊健、吳振宇包括吳孝祖本人,全都在報紙上大肆推薦這部小說,仿佛一夜之間,不看《嫌疑人》就成為了一件落伍的事情。
無數人盯著報紙上的新聞宣傳和八卦緋聞,莫名的已經開始期待起這部懸疑作品來。
尤其是張國栄、梅艷邡和吳孝祖的歌迷、影迷,更是翹首以盼。
張國栄演藝圈打熬了10年,7張音樂專輯、17部電視劇、20部電影,歌壇登頂,“金唱片獎”、“白金唱片獎”、“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叱咤樂壇男歌手獎”,人氣風頭蓋過陳柏強,唯有譚雙妻能與其相提并論!歌迷、影迷的影響度不輸給后世的流量明星。
梅艷邡自然也不遑多讓,女歌手之中難有人風頭蓋過她!
吳孝祖攜金馬獎大勢滾滾而來,也是受到許多喜歡他電影的影迷期待。
這部小說和電影,未經連載、上映,已然爆紅!!!
《天天日報》高舉推理流派大旗,鼓吹這部小說!儼然把吳導演吹成了港版的松本清張,亞洲版的埃勒里·奎因!
松本清張、埃勒里·奎因算是東西方這個時間段最有名的兩位暢銷推理小說作家。成就不輸給早一些的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柯林斯、江戶川亂步、卡爾這些推理大師。幾人孰高孰低只能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沒辦法,《嫌疑人》本就是兼具本格推理與社會派推理影子的作品。東野圭吾后期的懸疑作品有著古典本格推理的縝密又有社會派的情感糾葛導向,算是把兩者融合一起,徹底商業化了,不謙虛的說(叉腰):此刻,吳導演就兩種風格融合的踐行第一人!
不得不說,在世界推理懸疑小說界,東瀛推理小說確實占有很大的地位。盡管不能完全照搬下東野圭吾的作品,畢竟吳孝祖沒法完全復刻下來,文筆上可能會稍有欠缺,但他有導演的一面,這部作品在畫面感上要超出原著不少。
尤其是根據內核拍攝出《嫌疑人》之后,再次動筆修改,這部《嫌疑人》同名小說可能在文學性上輸給上一世,但在商業性上不會差太多。
《天天日報》經過查小昕、羅梁、邢屹富三人的通力合力,再加上“標題黨”的問世,娛樂八卦新聞在大眾間的歡迎度呈垂直上升。
標題黨的問世,絕對是傳媒界一次重大舉措。
以往,哪怕是娛樂八卦性很高的《東方日報》及《明報》下屬的《明報周刊》,新聞題目也都是以事實簡化為準,大家都很有底線,沒有學習低俗小市民路線為主的十八流小報的節操。
當《天天日報》的銷量穩步提升,吳孝祖這才真正的感覺自己收購媒體喉舌的正確性。
事實證明,用后世“+”的經營模式來進行發展,在八十年代依舊可行!
吳孝祖稱這叫“電影+”,好比后世的“互聯網+”的延伸。
這個時候,他才真的感覺到超前幾十年的見識真的是自己最大的金大腿!這時候的人不會明白“物聯網”概念,更不會懂得“oto、c2c、b2c”這些概念所蘊含的價值。當然,此時互聯網肯定是無法發展這種,但吳孝祖借用的是這種概念。
如果當有一天,自己的電影+概念成型,那時候真的是敢叫日月換新天!
電影+?
這是吳孝祖最大的野望,同時也算是一種超前意識的嘗試。后世證明,“電影+”的模式是可行!吳孝祖要做的就是細雨潤無聲,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做出改變。
當好萊塢不可阻擋的風浪席卷,他只希望自己可以平安著路,如果到時候可以更進一步自然再好不過。他從走進這個行當那天起就沒想過做其他人和港片的救世主。他只需要做自己的救世主就可以了。
手握雙球摘星辰,世間無我這般人!
海港中心,《天天日報》報社。
“女士你不要著急,后天《嫌疑人》準時連載!沒錯”
“你好,這里是《天天日報》”
“好的,你那邊加訂200份!”
客服部之中,叮鈴鈴的電話聲連綿不斷,客服電話部的小姐姐們忙碌的處理電話,發行部,廣告部,通聯部、印制部的工作人員也在馬不停蹄的工作,新聞部、評論部、文化部、編輯部的文字編輯、美術編輯、圖片編輯、也在不斷審稿排版,整個《天天日報》就像是進入了戰備狀態一樣,總體爆發出超強的工作狀態。
隨著一篇篇駭人聽聞的緋聞報道發出,《天天日報》短短幾周時間就扭轉了虧損的局面,發行量嗷嗷上漲,與此同時上漲的還有工作人員的工資。加薪的刺激下,每個人都在為港幣而奮斗!
娛樂新聞部,更是空氣中都透露著亢奮。這段時間,《天天日報》的娛樂版新聞著實打了幾場漂亮仗,趕在《東方日報》、《明報》、《新報》、《信報》、《商報》等報紙之前炮制出足夠有噱頭的大新聞!
“我這邊的圖片記者發回幾張大明星鐘鎮燾與富家千金名媛章小惠牽手的照片!掛不掛上!?”有編輯拿著沖洗好的照片沖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