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游街完就被塞進了前往農場的車子。
農場是在海洲縣的小島上,距離大島隔了一條海港。
退潮的時候從島這邊可以走過去島那邊,潮水上漲,整個農場又與世隔絕。
于是第一代的青年下鄉立志要把這條海港填平,讓小島成為大島的一部分。
沈家五口人剛到農場,因為是黑五類,所以五人被安排在住在豬圈里面。
新來的知青剛剛到,還有休息一天的待遇,沈家五人并沒有這樣的待遇,一到地方,還不等休息,幾個人就被手上塞了鐵鍬和籮筐,被安排去山上挖小石頭,至于白令儀被安排去敲小石子。
這個工作就是山上用炸藥把山石炸下來,然后下面的人就用工具把石頭敲成一塊塊差不多大的小石頭,這種小石頭修路建橋打地基都能用。
目前最大的用處就是用來填海。
第一代的青年們已經把落潮裸露出來的海港用圍欄給圍了起來,這樣就不怕漲潮的時候海水再進入海港里面,而他們則是利用閑暇時光去填海。
第一天挑石頭,沈家四父子把肩膀的皮都磨破了,四人疼的都落了淚。
至于白令儀則是被送去了醫務室,因為她敲石頭把自己手指頭給敲斷了。
還不等白令儀高興,可以不用去敲石頭了,噩耗傳來。
他們吃飯和公分掛鉤的,做多少活就領多少的糧食,如果沒有公分,那只能是餓肚子。
白令儀傷了手,如果她想要吃上飯,那就需要沈家父子四人多干一些工分。
但沈家四父子一天石頭挑下來,自己吃飽都要成問題,別說是掙出白令儀的口糧了。
在沈家五口喝著能照出人臉的稀湯粥的時候,沈默則是用咸肉切成薄片,打個雞蛋蒸起來,做了一道咸肉蒸蛋。
又在空間的水塘里面抓了一條鱸魚,做了一道清蒸鱸魚。
再用花菜、黑木耳、熏魚、肉丸、豬皮、魚糕做了一道花菜雜燴羹。
熏魚、魚糕都是胡春旺送來的,一起送來的還有咸魚干和魷魚干,和山上的自己曬的木耳。
沈默當時回了兩條煙和一包紅糖給舅舅。
兩人為了這些回禮來來回回推了好幾次。
最后舅舅好說歹說這才收下。
當然沈默也發現了,給了禮之后,舅媽的臉色好看很多。
來往來往,有來才有往,如果只是一味地一方面的付出,時間長了感情也就淡了。
這些菜要是放在知青點和村里那真的不敢想象,漁村對于魚還能敞開肚皮吃,但是在糧食吃不飽的年代,粗糧吃飽都是奢侈,更別提是白米飯了。
現在住在山上,煙囪不管冒什么外面都聞不到。
他可以放心的開火。
不然在村里誰家燒些什么,那是一清二楚。
奶奶每餐就吃三分之一碗的米飯,但沈默做的菜她能吃上不少。
就著花菜雜燴羹直說好吃,比肉還要好吃。
鱸魚也吃了不少。
“我孫子燒的菜就是好吃,苦了你了,以前你哪里做過這些活。”老太太心疼的說道。
“奶奶,您養大我,我養您老。這些是孫子應該做的。”沈默收拾了碗筷,就去上工。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