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方遠達的表情似乎有幾分躊躇:“我投資了一個飛行汽車項目,叫‘翼馬’,既能在路上走也能飛行。該項目已經通過了政府的審批,并在不久前于一條鄉村道路上進行了駕駛實測。當車輛行駛至一個河灣時,試駕員決定啟動飛行功能橫穿河灣,從而節省了大量的繞行距離,這也正是飛行汽車所具備的獨特優勢。就在他剛剛起飛的時候,突然驚起了一群飛鳥。該車輛配備了基于激光雷達的自動駕駛系統,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自動做出躲避動作。然而,不幸的是,在躲避過程中,旁邊恰好有電線,盡管系統成功地避開了電線,但仍有一只飛鳥撞上了車輛的一側旋翼,導致車輛摔落在河灘上,同時氣囊全部彈出。盡管試駕員并未受到明顯的外傷,但由于車輛在三維空間中以極高的速度進行姿態轉變,所產生的離心力導致了試駕員頸椎的錯位。我們的試駕員是通用航空經驗豐富的小型飛機駕駛員,如果換做沒受過專門訓練的普通人,情況肯定更糟。我們擔憂的是,未來城市中的交通環境將變得更加復雜,如果不能有效地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那么飛行汽車的發展前景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馮雨嶺認真地聽完方遠達的陳述,并點了點頭,然后說道:“既然方總信任,我能否先問一些問題?”
“稍等。”方遠達說著打開了遠程會議系統,現場與翼馬的總工譚梓榮連線。
馮雨嶺就研發思路提了一些問題,譚梓榮一一回答并做了一些補充介紹。聽罷,馮雨嶺略作思考后說道:“從單體車輛自動駕駛的角度看,我覺得研發工作還是相當優秀的。避險功能實現了自主判斷和自動瞬間啟動,在這么短的時間里面,成功地躲過了大部分飛鳥,特別是躲過了電線,應急降落地點的選擇合理,安全氣囊也全部打開。但是方總,既然大家都是自己人,我就想比較直接地表達我的看法。”
方遠達突然坐直了身體:“馮教授,今天請你來就是想聽到你的真實高見,所以還務必請直!”
馮雨嶺接著說:“首先,這個產品的開發前提值得探討。我們要明確這個車未來的主要使用場景,飛行汽車如果僅為鄉村山區設計,放棄了城市市場,就難取得快速發展,而且需要很長時間才可能達到經濟規模。但是如果要想在城市里推廣,就必須考慮城市的交通管理和總體交通效率。您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開車看到前方不遠的地方路上開始堵車,可等我們開到堵點的時候卻發現似乎什么情況都沒有,看不出為什么堵車,有人稱之為‘幽靈堵車’。”
方遠達點點頭說:“對,你不說我都習以為常了,沒太過腦子,現在想來這種情況還挺多。”
馮雨嶺接著講道:“挺早以前,國外有人為此專門做過一個實驗。他找了一個很大的環島當實驗場,讓汽車一輛一輛開進環島,每30米左右停一輛車,當環島一圈汽車首尾相接時,讓所有司機同時啟動車輛,循環往復地繞行環島。他發現如果這些車輛行駛中都保持著均勻的車速和相等的車距,那么所有車都會開得非常痛快,整個環島就像一個大傳送帶,不堵車,交通效率可以達到很高的水平。但是當其中一輛車突然慢下來,后面一輛車為了不撞上也會慢下來,接著這個環島的車就會停停走走,走走停停,這段時間內所有車輛的平均速度都下降,整個環島的交通效率自然下降。”
方遠達一時沒有搞清馮雨嶺的這段話跟自己的問題有什么關聯,轉頭看向唐漢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