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前文所述ai元年國慶假期前,方遠達拜訪唐國立“偶遇”唐漢興,約定到會所聚餐的時間。長假的第三天下午,唐漢興和叔父、嬸嬸來到”亦廚亦友”美食會所,方遠達的發小好友陳志強也帶著夫人應邀前來。寒暄之后,六個人在這個大廚房特有的客人休息區坐了下來,不遠處安博正指揮著會所的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準備食材和餐具。方遠達一邊請大家吃水果,一邊說道:“按照營養學的研究,餐后吃水果是不對的,應該在兩餐之間吃水果。”
“哦,這我倒是第一次聽說。”唐國立用果叉戳起一片蘋果放到口中。
“在廚房會客,讓唐總和唐教授見笑了!”方遠達用自嘲的口吻打開話題。
“方總客氣了!您這哪是廚房啊,簡直是藝術工作室。”唐國立笑著說。
“是啊,我也覺得不像廚房,像實驗室,方總的廚房還真是不尋常!”唐漢興隨著感嘆道。
“這你們可說對了!”陳志強接過話來,“這家伙從小就沒走過尋常路。一般的孩子要么是聽話學習好,要么是不聽話學習差,只有他不聽話可成績好。老師和家長對他又喜歡有頭痛,那叫一個沒辦法!我們那個時候如果在學校犯了錯誤,老師和教務主任會在下課后把犯事的學生留下來寫《檢查》,嚴重點兒的還會請家長來學校領人。遠達的《檢查》總是寫得又快又好,第一個交上去。后來老師們才發現,這小子事先早就寫好了幾個不同版本的標準格式《檢查》夾在書里,在前面空上幾行,現場填上具體的過錯內容,后面空的幾行里寫上改正措施,中間的部分都是事先寫好的套話,加上日期就可以交了。當然是快!”
“那其他的人學著做個格式版本不也能馬上交了嗎?”唐國立不屑一顧地說了一句。
“這你就沒想明白了。”陳志強喝了口茶,接著說:“其他那幾個經常跟他一塊兒折騰的小子學習都不好,他們不知道前面該留多少空格。留少了寫不下錯誤梗概,留多了老師就看出來了。只有遠達每次都可以把文字組織得正好寫滿預留的空行。后來老師知道了也哭笑不得。哈哈哈哈!”
“行了,麻稈(這是方遠達當年給陳志強起的外號),都幾十年了,還整天說我當年那點兒事跡,都過時了!我們得與時俱進,聽聽年輕人都在干些什么。”方遠達巧妙地將話題引向自己關注的主題,他看著唐漢興說:“唐教授給我們幾個老家伙科普一下人工智能吧。”
“學長太謙虛了,叫我漢興。”唐漢興能感到方遠達的分量和氣場,連忙回應。這個話題確實直奔他的專業,瞬間激發了他一說專業就滔滔不絕的習慣,于是真的開始了科普,并且把他的研究講得非常清楚。
方遠達幾乎是揣著明白裝不知,仔細地搜尋著唐漢興話語里的重要信息,唐國立因為企業有應用ai的經驗,對此能聽懂一些,陳志強天天聽新聞里和自媒體里經常提到人工智能而每次又搞不明白,借著這機會還真聽得饒有興趣。只是苦了嬸嬸和陳志強的夫人,兩位聽了一會兒就走神兒了,趕緊找了個幫廚的借口離開茶臺,跑到安博那邊去了。其實真心想聽這個講解的是安博,但是他要一邊指揮工作人員干活,一邊要支應著兩位有著無數問題的太太,一邊還要聽著唐漢興他們的對話,這讓他感到應接不暇,大腦幾乎要分裂了,甚至隱約出現缺氧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