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二十一世紀的李樂在那里暗自偷笑,他可是見識過二倍甚至是三倍音速的飛機,在未來稱王稱霸的。
在那個遙遠的時代,空軍戰斗機不僅僅擁有超越聲音的速度,還可以進行超音速巡航。
先進的戰斗機可以和衛星通訊,獲取實時的戰場資料,并且用精確到米級別的制導武器,攻擊數百公里外的目標……
盡管他知道這些,可是他周圍的所有人都不知道。所以即便是對技術最敏感的工程師,也只敢用一個自以為足夠夸張的數字,來震撼自己面前的所有人。
一個小時可以飛800公里,這個速度可以說是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當然,假元首是不在所有人這個范圍內的)。
因為在這個時代,戰斗機的最高航速普遍還都停留在500到600公里每小時之間。
即便是德國正在研制的下一代活塞戰斗機ta-152,設計速度也只有750公里的極限航速。
噴氣式引擎的橫空出世,一下子刷新了飛機在航速上面的最高上限。
“你確定?這種發動機,可以讓飛機擁有800公里每小時的飛行速度?”一名空軍高級將領,有些難以置信的開口問道。
如果德國空軍優先掌握了這種技術,裝備上如此強大的戰斗機,那全世界都要在空軍的機翼下面臣服了。
“別高興的太早,我的將軍。”沒等到工程師開口,李樂就打斷了所有空軍將領們的幻想。
他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下來,把所有人都拉回到了現實之中:“新的發動機非常耗油……航程方面,是一個巨大的劣勢。”
早期的噴氣式戰斗機,有一個可憐的外號,叫做“機場保衛者”——這個外號用來諷刺飛機那坑爹的航程,嚴重限制了這種飛機的使用。
發動機油耗等問題,讓這種速度飛快的戰斗機無法遠距離作戰,變相的還容易暴露起降這種飛機的野戰機場。
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早期的噴氣式戰斗機使用上局限性非常大,遠沒有現如今看上去那么強橫。
這還沒算上,早期飛機發動機故障率非常高,甚至很多時候故障墜毀損失的飛行員,數量都超過了戰死飛行員。
顯然,在這樣的基礎上,使用噴氣式戰斗機是不符合德國利益的——改進并且讓飛機本身更適合真正的戰斗,才是現在德國工程師們要做的事情。
“想辦法讓發動機變得穩定,我的飛行員可都是寶貴的財富,不能浪費一個!”李樂看著工程師們,開口給出了自己的命令。
他可不是那個不懂技術,只知道在新武器上開腦洞的真元首。沒有人能在武器方面忽悠他,因為他看的比所有人都遠數十年。
“另外!發動機的油耗要盡可能的降下來……航程至少要定在1400公里以上才行,做不到,就犧牲部分速度,做一個更大的機身裝燃油!”李樂看著天空中飛翔的me-262,繼續吩咐道。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