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總會有失敗,一次失敗并不能代表什么。”伊麗莎白安慰了自己的將軍一句,顯然她并不打算把失敗歸咎于面前的這位海軍將領。
實際上,菲利普斯雖然出發點是為了保留海軍艦隊,可是他做出的事情,確實支持了馬上要自立門戶的伊麗莎白女王。
如果讓李樂選擇一個對手的話,熟悉后世歷史的他寧愿和一個短命的喬治六世作對,也不愿意面對一個可以活到2017年甚至更久的長壽老太太。
讓人遺憾的是,女王陛下現在已經到達了印度洋,差不多已經到了德國能夠影響到的區域的邊緣。
聽到了伊麗莎白的話之后,菲利普斯真的是非常的激動。顯然伊麗莎白是一個更好的效忠對象,是一個比她父親更明智的上司。
“我將率領艦隊,在印度支持您繼續戰斗下去!我將為您戰斗到生命的盡頭,一直到恢復大英帝國昔日的榮光!”伊麗莎白的安危,讓菲利普斯感覺到了溫暖,他含著熱淚,單膝跪地對伊麗莎白表達了自己的忠誠。
菲利普斯自己是無法長時間在海上生存的,他需要一個龐大的后勤基地,來支撐他的艦隊。
雖然只有兩艘戰艦,可這依舊是物資消耗的大戶。只有印度和中東支持他,讓他的艦隊繼續存在,他才能夠繼續存在下去。
如果失去了支持,那他的艦隊甚至都到不了澳大利亞,就會因為缺乏燃料和補給,自我毀滅在海上。
所以對于菲利普斯來說,支持一個新的皇室,作為英國的海外力量繼續存在下去,才是最符合他根本利益的選擇。
有了伊麗莎白,這支艦隊就能夠得到蒙哥馬利還有蒙巴頓兩個人的支持。
而他們也必然愿意看見一支艦隊的到來,因為他們脆弱的印度洋,同樣需要一支艦隊來保護。
雙方各取所需,正好是合作的基礎。而有了王女這面大旗,美國估計還會提供援助,艦隊的后勤補給也就有了保障。
離開了英國本土的艦隊,實際上是無根的浮萍,口徑巨大的大炮無法在海外補充炮彈,這才是限制這支艦隊作戰能力的關鍵。
如果美國能夠提供一些炮彈儲備,背靠印度這支艦隊就可以作戰……好吧,或者說是有限的作戰。
戰斗中這支艦隊的大型戰艦都不能負傷,因為印度和緬甸可沒有維修戰艦的大型修理船塢。
看一看印度今天的造船能力和海軍維修能力,就知道指望這個國家來支持一個龐大的艦隊,是多么的異想天開了。
所以這支艦隊依舊不能參與高強度的海戰,只能勉強支撐起印度洋的防務,算是一支“存在海軍”。
更讓人擔心的是,現在的日本正在中國肆虐,并且對東南亞虎視眈眈,印度洋上的英國海軍,究竟要和誰戰斗,還是一個未知數呢。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