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法國和德國甚至是美國日本都在高興的掀桌子的時候,英國發現自己穩固的殖民地體系,正在崩潰之中。
不過,當年的英國殖民地體系玩的實在是太好了,以至于讓這場崩潰,從1910年,一直持續到1997年還沒有完全崩潰殆盡。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以錢為核心,懷柔發展為手段的殖民地體系,在當時有多么的強大和可怕。
沙俄在這場民族主義革命里,高舉著“泛斯拉夫主義”大旗,西進的同時,并且把更多的地方劃入到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內。
“原來你也是斯拉夫人”——憑借著這一句話,沙皇俄國把大半個歐洲的血統都給解釋了……
同時沙皇本人還是東正教的教宗,于是在精神層面上,沙俄也有了擴張的根據還有資本——信東正教的,都歸我管!
德國此時此刻也是一百二十個激動,因為威廉二世攤開地圖這么一看,我靠——半個歐洲都是我大日耳曼人的天下啊!
什么丹麥比利時,什么盧森堡奧地利,什么波蘭伏爾加河流域,這都是我大日耳曼家族的兄弟姐妹……
想一下,希特勒給雅利安人攀親戚的時候,都扯到印度西藏這么遠了,順便帶上中國和西伯利亞,那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
意大利也在這個時候打了雞血,因為意大利的國王陛下似乎看到了羅馬帝國在向他招手。
雖然比起德國沙俄來,意大利的羅馬帝國夢想只是一個錯覺,可錯覺也算是感覺到了精髓嘛——不去試一試,又怎能知道結果呢?
日本也在這個時期,開始扯出什么黃種人統治亞洲,共同繁榮昌盛的鬼話,剛剛發展起來兩年,就儼然一副帶頭大哥的架勢。
加上人家日本帝國的大和魂,在民族主義自我強化上玩到了登峰造極,也算是別具特色感人肺腑了。
美國這個時候搞的,和其他的國家有點兒不太一樣。其中的原因,也值得其他國家借鑒。
因為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如果真的追本溯源,那美國這個國家應該叫印第安聯邦,還要再分出非洲兄弟會以及英國表弟同盟……
按理說,民族主義覺醒,傷害最暴擊的地方,就應該是在人種龐雜的美國大陸上。
可美國高層立刻拿出了對策:別和我們講什么民族主義了,我們這里講的不是這個,是另外兩個口號。
兩個口號也很簡單,一個叫做美國夢,另外一個叫愛國——在這一場差不多抹殺了歐洲最后統一希望的民族主義革命中,美國就這樣準備萬全的安然度過了。
與之相反的,就是另一個國家,徹底死在了這場革命之中的,原本還算強大的歐洲帝國——奧匈帝國。
它沒有做好任何準備,試圖用錢來安撫自己的民眾,卻在最后把自己玩崩,在一戰之后解體成了無數小國。
碎片化的歐洲,也為德國擴張,積攢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本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英國是被這場席卷全球的革命給打成了篩子,可李樂發現自己面前擺著的,也同樣是一桌子難吃的“歐洲全席”。
在吞并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奪回了但澤走廊,德意志拿下了日耳曼人聚居的所有區域之后,繼續擴張就必須要面對已經形成散落事實的歐洲各地。
十里不同族的巴爾干地區簡直就是一個爛攤子,讓人頭疼不說,還要牽扯海量的精力。
法國占領區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這種軍事占領并沒有法理支撐,整合工業產能更是無從談起。
國內已經沸騰的猶太人亂局,李樂想起來就覺得自己的頭大。他真的有點兒佩服希特勒了,這一攤子破爛事兒,他能熬到1945年,也是不容易了。
有什么辦法能幫助德國真的把歐洲這一團散沙,給捏合到一起去,形成一股可以如臂指使的力量呢?
這個問題就成了困擾著李樂的關鍵了,他要做的事情是擊敗美國,成為世界最強的國家,而不是打下一片疆土之后,看著它崩潰散落回歸原狀。
“還真是讓人頭疼啊。”有些無奈的捏了捏鼻梁,李樂有些痛苦的感慨了一句。
希姆萊坐在李樂的旁邊,也知道這個時候該他們這些心腹手下們為元首分憂了,于是只能硬著頭皮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