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瑤說的有理有據,溢出笑意的眼睛看著李子陵,還小女兒似的帶了兩分祈求之色。
“是!謹遵少夫人令!”
李子陵深深看了一眼,二話不說接過孟瑤做好的蝴蝶風箏,拿在手中朝著心中的那道影子追了過去。
片刻后。
各式各樣的風箏放飛于藍天之下,像是在天空中爭奇斗艷,自由的翱翔。
小小的少男少女們牽著風箏線,在官道上歡快的奔跑。
“雨余溪水掠堤平,閑看村童謝晚晴。”
“竹馬踉蹡沖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
“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
“識字粗堪供賦役,不須辛苦慕公卿。”
孟瑤站在村口低低的吟誦著,眼里是說不出的羨慕與滿足。
轉頭向一邊的宋青苑看去,笑著開口道,“宋家村的生活真的很好,每天無憂無慮,歡快,自在。”
“到是真的無需羨慕王侯貴族!”
孟瑤一雙眸子仿佛洗盡鉛華。
看過了沙場點兵,經歷過豪門傾軋,享受過歌舞升平,百味珍饈。
如今回歸自然,在這個小小的村莊里,她不但養好了病,還過上了她向往的平靜祥和的生活,孟瑤很滿足。
“若是能真的放下一切權勢,功名利祿,住在這小小的村莊里一輩子,倒也不錯!”
孟瑤點了點頭,哪怕明知不可能,她還是忍不住升起期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宋青苑的聲音緩緩響起,以一首朗朗上口的詩句作為回應。
“如今雖非二月,可孩童們放風箏的心情是一樣的。”
宋青苑在孩童二字上加重了聲音。
“無憂無慮的生活屬于孩童,力爭上游,為理想,為未來奮斗的日子屬于青年。”
“喜慕寧靜平和,想要閑云野鶴,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功成名就后的回歸。”
所以……不同的人生階段,要做不一樣的事情。
這句話宋青苑沒說,可孟瑤卻懂了。
只見她幽幽的目光遙遙的望著遠方做思索狀,似是在回味這句話里的含義。
過了半晌,才終是點點頭,“你說的對,不同的年齡段要做不一樣的事情。”
“不過……”孟瑤笑了笑,好奇的道,“此事說來容易,做來卻難。”
“只是不知道錦寧縣主小小年紀,是如何體會出這一番話的?”
這句話如果是當世大儒,或是富貴過后閑散在家的古稀老人講來,孟瑤都不會覺得稀奇。
可是偏偏這需要人生閱歷的一句話,卻是出自一位還未及芨的少女口中,孟瑤就不得不驚奇了。
“書上看來的。”宋青苑想也未想,便毅然用了一個比較老舊,但非常實用的借口。
當然,這份感悟也不是她自己的,至于是從何看來,她早已不知。
因為無論是電視,網絡,還是數不盡的書籍,都是古代不曾擁有的優勢。
“書?”孟瑤怔了一下。
錦寧縣主喜歡看書的傳聞,她也隱隱有聽說過。
可李家雖是豪門,但終是武將出身,對于讀書做學問這一塊,不太上心。
好在豪門子弟該受的教育,李家兒孫沒有扔,該學的禮儀規矩,李家也不曾荒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