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婆又把此人的來歷身世,向周氏,孫氏等人敘述一遍。
“這人是鐵匠,在縣里打鐵,自己開了一家鐵匠鋪子,有一把子力氣。”
“家境殷實,家里沒有累贅,早早就和幾個兄弟分了家。”
“父母跟兄長在一起,也不用他出孝敬銀……”
“妻子早逝,有一閨女,沒兒子,現在就等著娶個賢惠的媳婦,生一房大胖小子,將來繼承家業……”
鐵匠?
繼承家業?
周氏撇嘴,她不嫌棄鐵匠這份活,但要是她外孫子,將來肯定得讀書,她絕對不會同意他去打鐵。
不過只有閨女,沒有兒子,這一點周氏倒是心動。
于是揮了揮手,“行了,你先過去坐著吧,這個我再想一想,下一個!”
第三位媒婆介紹的人,剛好是青石鎮的。
家中有田地五十畝,鋪子兩間,還是家中長子,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
父母建在未分家,同樣是妻亡留下兩兒一女。
“這人性子好,知冷知熱,離咱宋家也近,姑奶奶成親了,想什么時候回來,就可以什么時候回來。”
“家中兩個兒子,都在宋記書院讀書。”
聽到這里,孫氏打斷,“你說的是不是張包鋪那家的老板?”
“對!對!對!”媒婆連連點,“就是他!就是他!”
“原來大夫人聽過,那大夫人肯定知道,那張包鋪的東家,可是咱青石鎮頂頂的好人。”
“那張包子確實不錯!”
經孫氏這么一提,周氏也想起來了。
張包鋪的東家,有一包子店,價格實惠,每當青石鎮趕集,老百姓都愛去他家包子鋪吃個早飯。
聽說人挺好的,沒脾氣。
有的時候,附近十里八鄉鄉親錢不夠,也可以賒著,是個老好人,人稱張包子。
這個倒不錯……周氏默默點頭,可惜,還是個鰥夫。
“下一個!”
宋家上房,媒婆一一介紹著。
另一邊,東跨院內。
宋青苑的房門被敲響,“當!當!當!”
“進來!”宋青苑喊著。
“嘎吱”一聲,門開了一條縫,漸漸變大,宋惠英的身影便出現在門口,迅速進了屋內,轉身關門。
“老姑,有什么事兒嗎?”
宋青苑放下手中的賬本,穿上鞋,下來軟榻。
“苑兒看賬冊呢?”
宋惠英在一旁的沙發長椅上坐下,隨意閑聊道,“這個季度生意咋樣?”
“挺好的,光榆林縣這邊的宋記百貨市場,一個季度的盈利,就在五千兩以上。”
宋青苑也不瞞著,直接說了個大概。
“那確實不錯!”宋惠英笑著點頭。
“咱們榆林縣沒有府城那么闊綽,一個季度五千多兩,著實不少。”
“這也是咱們苑兒聰慧,那掙錢的道道一個接一個的,這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出來的。”
“老姑過獎了!”宋青苑淡淡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