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失誤,這點我們也不例外。”烏斯季諾夫微微一笑看著謝洛夫道,“但是美國人的失誤總是被你抓住,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我可以理解你這是在夸獎我么?”謝洛夫一副當然不讓的口氣道,“那我就接受了!我們蘇聯支持的任何力量都有一點共同之處,那就是不怕打仗。”
巴列維的御用黨派名字很熟悉,伊朗復興黨,似乎很多中東國家都喜歡用復興作為名字,可能這是對悠久歷史的一種懷念,不過號稱有兩千萬黨員的復興黨到目前為止的存在感低的不像話,可見其中的水分應該也是不少的,伊朗總統有多少人口,竟然有一個和蘇聯共產黨人數一致的黨派。
“不錯,作為國防部長,我很容易總政委同志的看法。”兩人相視一笑,在他們身后的墻壁上,伊朗的全國地圖顯得極為顯眼。
回到盧比楊卡的謝洛夫叫來了假宣傳部的部長,吩咐道,“給我在伊朗傳播一條謠,那就是巴列維國王已經秘密和以色列接觸,借用了以色列軍隊準備對宗教勢力進行鏟除。”
適當謠也是要有技巧的,伊朗和沙特雖然是美國中東戰略的雙柱,但是兩國的關系不是革命之后才不好的,而是一直都很冷淡。因為名義上沙特是阿拉伯世界的一份子,伊朗則是波斯人的國家,所以中東和伊朗關系最好的國家,是另外一個美國人的親兒子以色列。
歷次中東戰爭中,伊朗雖然沒有公開表態,但都給予了以色列一定程度上的方便。允許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援過境,所以這條謠都非常堅實的傳播基礎。正好繼續借用霍梅尼死亡之后的宗教憤怒,來達成搞亂伊朗的目的。
此時的伊朗各種各樣的謠都在傳播,經過了上次薩瓦克對抗議人群開槍的事件,在另外一座城市阿莫爾,一座位于里海邊上的濱海小城。有謠說薩瓦克毆打了一個當地青年,于是從當天中午開始,學生和青年們手持棍棒走上街頭,沖擊當地的薩瓦克執法機構,結果不出意外的被克格勃的同行教做人,騷亂已經蔓延到阿塞拜疆的聚集區。
克格勃的假宣傳部開始火力全開,分別開始對宗教勢力、親西方黨派和親蘇黨派的受眾開始制造謠,當然還有針對巴列維國王的論。假宣傳部不只是制造謠,還在其中真假參半,比如在一些只有王室才知道的渠道中,巴列維聽到的論是蘇聯對伊朗的局勢十分擔憂,一旦伊朗混亂北部的阿塞拜疆獨立,會影響到蘇聯國內的阿塞拜疆人,造成蘇聯內部的動蕩,這就不是謠。
克格勃大批人員開始在阿塞拜疆公開活動,表明盧比楊卡對這件事非常重視。重視是真的、但同時也是讓巴列維知道,別害怕蘇聯的干涉,蘇聯也害怕風波影響到自己。
讓巴列維國王有一種蘇聯不會推翻自己的錯覺,蘇聯動作頻頻的同時,美國也在對伊朗的局勢進行討論,作為中東的雙柱之一,美國扶持起來的中東警察,美國也希望伊朗的局勢穩定下來。
被總政委和國防部長譏笑的美國心臟白宮,總統卡特愁容滿面的拿著報紙道,“巴列維宣稱自己自己得到七十萬軍隊,全體工人和絕大多數伊朗人民的支持。我怎么一個都沒有看到?相反我看到的就是伊朗的全國宗教領袖身邊,有幾百萬的反對者上街。”(未完待續。)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