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在想,其實事情仍然有轉圜的余地,就看美國能下多少本了,如果美國發現自己無法應對我們,豁出血本拉攏中國,我們還真沒什么辦法。中國太窮了對我們也沒什么好處,他們富裕了自然不會向現在一樣,有了積累就同時有了顧忌”謝洛夫想到改開這件事,真心覺得蘇聯在拉攏這件事上沒什么勝算。
不過一旦產業開始向中國轉移,那謝洛夫可以確定,美國人死定了,如果蘇聯能挺住美國打雞血一樣的反攻,產業被掏空的美國打不死蘇聯,自己就會死。
“你能這么想就好了,打起來又沒有好處,我們為什么要打呢?”勃列日涅夫看起來非常高興,似乎自己勸說了一個戰爭狂人迷途知返。
謝洛夫眼睛一瞇,自己什么時候成戰爭狂人了?不過自從在中央主席團發表了好戰論之后,帶來了一個比較好的效果,就是國防部看自己明顯順眼了不少,似乎對邊防軍在遠東的薄弱配備也沒有過多的批評了。
兩人結束在哈薩克的視察就登上了回莫斯科的火車,就在回莫斯科的路程中,專列上的譯電員拿著一份電報報告道,“謝洛夫主席,印度對巴基斯坦進行了攻擊。”
“送到總書記那里去!”謝洛夫不敢怠慢,相信勃列日涅夫也在一直關注著這件事。
謝洛夫想了一下道,“馬上給新德里發一封電報,就這么說,英迪拉?甘地總理,失去了東巴基斯坦的巴基斯坦,將無力在對印度構成威脅,而獨立后的孟加拉最好不要成為一個民族國家,這會對印度很多民族形成沖擊。希望戰事順利,謝洛夫”
按照印巴分治后的東、西巴基斯坦,在地理位置上對印度構成夾擊之勢,這使印度一直耿耿于懷。在第一、第二次爭奪克什米爾的戰爭中,印度一直顧及東巴在其后院放火而不敢全力與巴基斯坦作戰。
在中國重返聯合國的同時,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啟程開始對美、法、英、聯邦德國、比利時、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進行為期三周的訪問,以摸清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底牌。
就像是中國趁著古巴導彈危機的機會收拾印度一樣,印度也在中國重返聯合國的時候收拾巴基斯坦,謝洛夫在這個時候給印度強大的情報支持,斷定中國絕不會對戰爭進行干涉,也從層面增加了印度的信心。
“事情怎么樣了?”回到莫斯科的勃列日涅夫沒有回到克里姆林宮,而是直接到達了盧比楊卡,齊涅夫、茨維貢都在盧比楊卡等候,關于印巴雙方的情報已經都準備完畢,等著自己的主席和總書記看。
“印巴出現了小規模沖突,但我們還沒有發現要全面開戰的苗頭。”茨維貢看著勃列日涅夫道,“不過確實有一些戰爭準備已經漏出來端倪,但戰爭規模有多大還不好說。”
“全面戰爭是遲早的事情!”謝洛夫直接把情報接過來掃視了一眼道,“什么事情不都需要醞釀一下么,就算我們要打仗,也需要進行一下思想動員、以及軍需的準備。”看完之后把情報給了勃列日涅夫總書記道,“看來準備已經接近完成了,巴基斯坦在上次的戰爭中沒有吃虧,也有信心和印度正面作戰,我們看看吧”
情報上寫了,印度征召陸、海、空三軍預備役人員服現役,對作戰傷亡人員,制定了許多具體的特殊照顧政策,使部隊的士氣為之大振;成立了聯合兵種組織和聯合情報委員會,解決了三軍聯合作戰問題。下達了緊急狀態******:取消軍隊所有人員的休假,立即返回工作崗位;征用民用車輛,以緊急運送彈藥及各種軍用物資;遷移印與西巴接壤的邊境居民;加強城市民防措施,種種跡象表明,戰爭開始了。
雙方的小規模沖突持續了半個月,最終巴基斯坦宣布開始反擊,雙方的戰爭正式開始。(未完待續。)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