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哪的消息,快成功了?”安德羅波夫十分驚訝的問道,“竟然這么快,我以為至少近幾年是沒有希望的,看來中國人也是拼命了。”
那是保命的東西能不快么?謝洛夫聳聳肩道,“我這是按照最順利的進展進行推測,可能不準,但你可以利用這個話題試探一下中國。這樣對你的訪問可以會有些效果,當然我們主要是談合作的,這個問題不重要,在適當的時候告訴中國,我們知道這件事就行了。”
要不說謝洛夫怎么是克格勃主席呢?可以說作為一個有著后世記憶的人,他自己就能頂上克格勃一半的工作量,哪里有什么東西還沒有被發現,謝洛夫先確定在派克格勃去找,事半功倍,到今天他列寧勛章都得了四個了,上一次是因為蘇丹政變成功得到了勃列日涅夫的授勛,不過這種小事他都不愿意提。
兩人聊了一會,在分別之前謝洛夫突然開口對安德羅波夫道,“安德羅波夫同志,也許這是冷戰的轉折點,我們操作的好,等到這場戰爭結束就是我們轉守為攻的時候了。”
轉守為攻?聽到這個詞本來已經要坐車回家的安德羅波夫眼神瞬間犀利了起來。對于曾經親眼見證過匈牙利事件的他來講,這個詞的意義非同一般,當年他親眼看到匈牙利事件中被吊死在電線桿上的共產黨員和安全干部,最終謝洛夫在匈牙利策劃美國大使館爆炸轉移了注意力,才逐漸控制了局面。
北部灣事件此時已經在美國沸沸揚揚,登上了所有報紙的版面,幾乎在一瞬間就被所有美國人所熟知,所有報紙上都是一片譴責和教訓的聲音,如果光看報紙的話,可能一般的美國人都以為戰爭已經爆發了。
汽車緩緩停留在國會山,林登約翰遜滿臉嚴肅的下車,深深地看了一眼前方的國會大廈,深吸了一口氣抬腿邁步走了進去,此時的國會大廈里面已經炒作一團,不過這種爭吵不是國內政策那種兩黨的爭吵,而是一個大方向的爭吵,爭吵的原因就是北部灣事件。
“蘇聯和中國支持的北越表現出來了明顯的侵略性,這次攻擊我們的驅逐艦就是最明顯不過的證據,我們美國絕對不能容忍這件事的發生。”
“沒錯,必須要給北越一個教訓,阻止共產主義運動在東南亞的擴散。蘇聯和中國明顯的咄咄逼人,對美國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必須利用軍事力量阻止他們。”
不管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資深參議員還是后起之秀,全部都義憤填膺,認為北部灣事件是對美國的嚴重挑釁,作為回應美國必須以最強硬的態度對蘇聯和中國進行回擊。
就在這個時候林登約翰遜走了進來,讓在爭吵的參眾兩院議員們停止了爭吵。林登約翰遜一臉嚴肅,身體挺的筆直,走到了演講臺上道,“相信議員先生們已經知道了,北越的魚雷艇在公海對我們的驅逐艦發起了攻擊,幸虧我們的海軍戰士忠誠的捍衛了美國海軍的榮譽,可是這件事遠遠沒有結束,我們必須作出反擊。”
傾聽了一會兒贊同、沒錯的聲音,林登約翰遜讓國會議員們安靜下來,繼續道,“蘇聯利用共產黨中國的資源,將東亞大陸以及最終將日本和西太平洋沿海主要島嶼置于其控制之下。由于其戰略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及其眾多的人口,東南亞各國對自由世界極具價值。共產主義控制中國和東南亞之后,將會置日本于非常脆弱的位置并嚴重影響美國在太平洋的整個安全地位,大陸各國的陷落將導致美國控制的沿海島嶼鏈由基地變為前沿,其中澳大利亞可能會變成前線,我們面臨的直接威脅來自于中國共產黨的武力征服和內部顛覆。”
“所以!”林登約翰遜用沉重的目光掃視了所有國會議員,大聲道,“我們必須阻止中國的南下,把中國支持的北越消滅掉。”
“支持!”經過一輪投票通過決議案,授權林登約翰遜總統可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擊退對美國武裝力量的任何武力進攻。同時數十架美國轟炸機起飛進入北越領空,對義安、鴻基和清化等地進行了狂轟濫炸。(未完待續。)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