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駐軍,這可是秦國重兵之地,與隴西、上郡不同,羌族親秦,月氏內亂傷及根基,王上定會將秦軍絕大部分兵力,駐扎在雁門、上谷……”
下朝后,又在王宮書房,參與重臣內議,等黃昏之時,白衍方才與馮去疾一同走在百步階梯,朝著宮外走去。
而聽著身旁馮去疾的話,這時候白衍方才察覺到,嬴政的任命,似乎要遠比想象之中,重要得多。
“馮相,武烈君!”
白衍正準備回馮去疾的話,忽然便聽到身后傳來左丞相王綰的聲音,白衍與馮去疾一同止步轉頭,隨后便看到王綰與贏侃,這時候朝著二人走過來。
“左丞相,重泉君!”
白衍見到二人,秦服之下,抬起雙手對著二人打禮。
馮去疾也拱手對著二人打禮。
在王綰與贏侃回禮之后,四人便一起朝著王宮外走去。
“方才在書房內,聽聞武烈君之,如今楚國雖敗,亡國在即,可想徹底平定楚地動亂,恐要耗費無數精力,加之楚國士族,多潛藏在齊地,楚亡其名,卻存其實!”
王綰一邊走,看著遠處的王宮高墻,隨后看向身旁的白衍、馮去疾。
“確是如此!秦楚之戰,屈景昭三氏,佐見不一,族人又遍及整個楚地,連同齊、魏,皆有三氏身影,三氏不降,楚地一日難安!”
白衍點點頭。
在后世,別說秦國滅楚國,就是秦國一統天下,直到二世而亡,再到天下大亂,再到下一個國祚四百年的朝代時,朝堂仍舊想方設法的對付屈景昭三氏,最終更是連續五代君王,接力對付屈景昭三家,這才徹底消除這三個士族在楚地的影響。
“六國士族皆在齊地,王上若想讓齊王降秦,談何容易!”
贏侃這時候也插話說道,不管是神情還是語,都布滿對吞并齊國的擔憂。
白衍聽著贏侃的話,在一旁默默跟著走,雖然不清楚王綰、贏侃為何談及楚地,但能隱約感覺到,二人似乎都有事情。
“馮相可還記得,此前潁川不過一郡,卻留有舊族,不僅僅反叛秦國,在潁川舉亂,更是在其后不少事情,都能窺見其蹤影!”
王綰說道。
馮去疾點點頭,聽到這里,馮去疾已經率先明白過來,王綰與贏侃過來想要說什么。
“楚地疆域遼闊,遠非潁川一郡可比,依武烈君之,王綰擔憂,若繼續按照潁川郡那般,在楚地以秦郡縣治理,日后楚地,難治啊!”
王綰說完,并沒有表態,只是與贏侃那般,說出身為一個秦臣,還是秦國左丞相,對楚地的擔憂而已。
馮去疾依舊沒有開口說什么,不過卻也點點頭。
一路走向王宮大門。
沿途中,白衍都少有開口,然而王綰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在不斷述說日后對楚地擔憂之際,白衍已經察覺到王綰的目的。
商議日后天下,是行分封,還是行郡縣。
王宮外。
四人來到馬車旁,方才告辭,王綰與贏侃都邀請馮去疾與白衍,若有閑暇,可聚一聚。
白衍沒有拒絕,等王綰與贏侃分別乘坐自己的馬車離開后,這才與馮去疾一同乘坐上馮府的馬車離開。
馬車內。
白衍時隔數月,再次回到咸陽,忍不住有些不習慣,馬車外全都是百姓熱鬧的聲音,透過木制車窗的少許間隙,望著外邊的街道,與被戰火波及之地完全不同,似乎在這里,誰都不會去想戰事,想著戰場上的殺戮。
“有時間,可多與贏侃一聚!”
馮去疾看著白衍,輕聲說道。
白衍方才回到咸陽,拒絕嬴政的好意后,白衍便請求與他同乘馬車離開,順路途徑白裕府邸停下。
“左丞相是想讓王上行分封?”
白衍回過頭,看向馮去疾。
馮去疾聞滿是詫異的看向白衍一眼,他沒想到白衍居然會如此簡潔了當的說出王綰、贏侃的想法,這番話若是他說出來還好,畢竟之前王綰便有提過,暗示過。
可方才看王綰與贏侃的模樣,顯然此前從未與白衍提過,秦國歷來推行郡縣,這已經是潛意識的念頭,而白衍卻通過王綰只片語,便毫無差錯的說出王綰的想法。
這讓馮去疾絲毫沒有想到的。
“不僅僅是王綰、贏侃,聽聞不少嬴氏宗親,皆已向王上諫。在回咸陽的路上,王上可有提及此事?”
馮去疾看著白衍,既然白衍已經猜出來,馮去疾自然不會隱瞞,不過看著白衍的樣子,馮去疾察覺到,嬴政似乎不想讓白衍參與到這件事情內。
不過想想倒也不覺得奇怪,白衍坐擁封地洛陰,加之如今立下大功,封君之后,食邑又增萬戶。
在分封還是郡縣之間,幾乎不需要想便知道白衍的立場,會選擇哪一個。
這或許也是方才王綰來與他交談的原因!白衍歸來,王綰也是想看看,他馮去疾能否徹底下定決心支持分封,畢竟身旁便是站著白衍。
“未曾提及!”
白衍搖搖頭。
說完之后的白衍,便安靜下來。
后世無數人都說,嬴政天下一統,太過于心急,方才在死后,導致秦國被六國舊族反噬,對秦國而,滅掉六國后,實行分封郡縣并行,方才是秦國最正確的選擇。
曾經白衍也覺得,可直到如今身在秦國,見過嬴政,經歷很多事情之后,白衍突然有一些不一樣的感受,似乎那樣的選擇,并非如想象之中那般正確。
后世中,秦朝一統之后,十四年而亡國,可就是這十四年,卻鑄造后世千秋之根基,一統的觀念深存天下百姓的心里,直到數百年,上千年,乃至上萬年,都將恒古不變。
哪怕后世的朝代在秦國滅亡后,推行分封郡縣并行,但終究整個天下之人,都記住天下一統,天下一朝的觀念。
這一切,都離不開嬴政在面對選擇分封還是郡縣的時候,義無反顧的選擇后者。
白衍試想,若是嬴政選擇郡縣分封并行,不在一朝奠定后世根基,日后會出現何等局面。
秦國下一任君王,可是明君?縱然是明君,可還能有如嬴政這般威望,能頂住整個朝堂、宗室,乃至天下無數士族的反對,緩步吞并分封,推行郡縣。
若第二任秦國君王做不到這些,三任、四任基本再無可能,不僅僅是威望不足,朝堂士族林立,更重要的是,天下分封出去后,歷經咸陽數代君王更替,恐怕早已經再一次開啟重蹈周朝的覆轍。
畢竟嬴政不強硬推行郡縣,后世的天下人,何來一統之說,吞并土地,在士族的支持下割立,甚至待秦國朝堂聲望變弱,讓秦國朝堂變成下一個周朝,并非不是不可能。
當初諸侯王一開始,便是擁有封地的周朝臣子,在周王膝下為臣,隨后便是利用臣子的身份與信任,架空周王,勾結黨羽,互相借口討伐。
或許這也是李斯與嬴政,為何在放棄分封制度后,甚至連分封郡縣并行都不做選擇,義無反顧的推行郡縣制……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
“大人,到了!”
忽然馬車外傳來馬夫的聲音,白衍這才從思索中回過神。
“日后有機會,便與贏侃、王綰表明立場即可,王上既然不曾,便是不想讓武烈君涉及此事,切記,無論何人勸武烈君上書諫,乃至王上詢問,君,亦不能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