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老爺子最后生氣的甩著袖子走了。
黎錦自然不知道這些,他甚至都沒發現因為自己投入了很多時間練字,知府大人早就因為他的字寫出了精氣神,想給他找一位老師來教導了。
書法寫得好是一回事,但是能不能突破自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知府大人這封信自然沒有得到老爺子的回復,但他一點也不惱,龐老爺子是出了名的性格古怪。
他要是一封信就能打動了,這才算出了怪事。
知府也只能在黎錦拜師途中充當引路人,至于黎錦自己怎么打動老爺子,那就得看他的本事了。
黎錦回村的第二天,早起、踏上他穿越初來時走了接近一年的路,景色依然如故,變的只有行人的心態。
黎錦發現自己走這條路的時候,腳步從沒這么輕快過。
前兩年他還是個穿著粗布麻衣、身材羸弱的廢柴,如今家境殷實、身體康健,夫郎孩子伴在身側。
心境總歸是會發生變化的。
接近午時的時候,黎錦就跟宋先生道別,說送捷報的官差大概也快到村子了,他得回去迎接。
官差不僅會在放榜的時候恭喜黎錦,更是會直接把喜報送到考生祖籍。
黎錦此次回來也正是因為這件事,他家已經沒了守在村子里的長輩,所以他必須得自己回來了。
此前跟秦慕文關系不對付的幾個哥兒,在這回秦慕文回來,遠遠的悄悄打量過他。
見村長都對秦慕文態度和藹,完全不在意他哥兒的身份,幾個哥兒不禁紅了眼眶,卻又不敢表現得太明顯,要不然會被家里主母發現。
之前黎錦要帶秦慕文去府城,他們羨慕之余,卻也不覺得秦慕文會在那里過得比村子里好。
畢竟黎錦家窮,在府城舉目無親,還拖家帶口,他們甚至想過秦慕文會灰頭土臉的回村獨守空房。
誰都沒料到,再見之時,秦慕文依然如初,而他們在秦慕文面前說話的勇氣都沒有。
小安跟秦慕文關系好,在第二日還專門帶著孩子去看了秦慕文。
之前秦慕文走的時候,小安已經有了六個月身子,如今他孩子都五個月了。
小安的第一個孩子是個男孩,被家里人養的白白胖胖,眉目間還能看出小安的影子,是個很秀氣的孩子。
秦慕文夸贊道:“孩子身子骨不錯,長得也讓人心疼。”
小安說:“可不是,他剛出生兩個月那會兒特別冷,家里給他屋里一直燒著地龍,都沒敢斷過。因為照顧的仔細,他才能像現在這樣康健。”
秦慕文笑了笑:“確實是這個道理。”
隨即他蹲下,看著剛剛走過來,拽著自己袍角的小包子,摸摸他的腦袋,把他抱起來,說:“這是小安叔叔。”
小安到底給小包子洗過尿布,就算過了這么久,小包子已經記不住他,卻也對他也十分親近。
“叔叔好。”
小安看著小包子出落的大方可愛,還無比乖巧。他嘴巴微微張開,震驚的幾乎要說不出話來。
什么詞語都無法形容他小安此刻內心的震撼,他過了會兒才找到自己的聲音,說:“小包子這也太乖了,氣質也跟村里其他的孩子不一樣,就跟茶館里說書先生講的出身名門的哥兒一個樣!”
然而,誰能料到小包子出生在這么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他的阿爹之前還得做針線補貼家里呢。
但是,小安說這句話的時候,完全沒察覺到,其實站在他面前的秦慕文,才是他口中那真正出生高門的哥兒。
不過秦慕文早已不在乎這些,聽到小安的話,一點感傷自己身世的想法都沒有。
反而說:“是阿錦傳身教的好。”
小安:“秀才老爺就是不一樣。我都聽說了,考中秀才后,是可以在縣城花點錢捐官的。如若不想花錢,考中了舉人后也可以當官!”
秦慕文淡淡笑了笑,沒有應答,身邊人見到一個人很優秀,總歸會把自己認為美好的事情往這人身上堆積。
但其實他家夫君卻從來沒有表露出要當官的意思,秦慕文當然也不會把黎錦的計劃說出去。
小安坐了一會兒就走了,秦慕文帶著小包子把他送到門口。
不用秦慕文提醒,小包子就甜甜的說:“叔叔走好。”
這下惹得小安跺了跺腳,說:“阿文,你這是誘導我生哥兒!”
秦慕文眉梢眼角都是笑意,“那就生一個。”
黎錦回來后,報喜的官差隔了一小會兒就踏馬而來,與之前兩次的情況不一樣,官差身后還跟著一群打扮喜慶的人,他們到了村口就開始敲鑼打鼓。
村長坐在門口的石凳上,瞧見這一群人,立馬給官差帶路,村里的小孩子們則跟在這群人后面,一個個都笑容燦爛。
黎錦清冷了十個月的家門再次熱鬧起來,村里的大部分人都從家里出來。見那官差也不趕他們,而是一直笑呵呵的,莊稼漢們沒一會兒就圍了兩三圈。
黎錦和秦慕文也早已打掃好了家里,準備了點心、熱茶,當然,還有一堆裝著銅錢的紅封。
紅封是給村子里小孩子和這些敲鑼打鼓人的,給報喜官差自然是沉甸甸的碎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