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大明:寒門輔臣 > 第四百九十七章 劉基勾了生死簿

      第四百九十七章 劉基勾了生死簿

      顧正臣詢問。

      晏安笑道:“后來桂彥良、李希顏等人勸說太子,孝道為先,古禮也需要讓位于孝道。太子換了衰服入宮,這才平息了陛下怒火。”

      顧正臣松了一口氣。

      這就對了,朱大郎啊,你要記住,什么古禮都沒老朱的禮重要。

      晏安見顧正臣沒有封印,府衙照常辦理公務,而泉州府確實堆積了不少案件,很識趣地留了兩日便走了。

      這一次,府衙差了四個衙役,并調了三十余泉州衛軍士送晏安。不是晏安的面子大,而是要去鳳陽墾荒的人不少,還有去教坊司的,反正順路……

      臘月二十五日。

      金陵,泉州縣男府。

      詹徽身披麻服,頭纏白布,將一封信與一枚玉佩遞給顧母:“家父生前與泉州縣男有過約定,等他回金陵時交還玉佩。然家父身體不支,終無力回天,撒手人寰。臨終之前留下一封信給泉州縣男,還請老夫人轉交。”

      顧母悲傷難掩,只能說:“節哀。”

      張希婉也有些哀傷,詹同是一個不錯的老人,病臥在床已有些時日,醫官都曾斷其活不過一個月。

      可他硬生生熬了兩個多月,只是終究還是沒熬下來。

      朱元璋聽聞之后,也不由得惋惜。

      承旨寫得最好、最貼自己心思的,便是詹同。他的文筆淺顯易懂,又不失威嚴,沒有輕浮的堆砌辭藻,更多是直切要務,加上此人耿直嚴正,時常進諫。

      他與宋濂一起完成了《日歷》,他參與了《皇明寶訓》的編寫,他講解的《易》、《春秋》令人受益匪淺……

      劉基聽聞詹同病卒,傷心不已,想到自己或不久于人世,更多了幾分悲涼。

      洪武八年,終還是來了。

      劉基雖不良于行,但元旦的早朝還是需要參加。

      這一日,朱元璋的興致不錯,命官員作詩詞以慶賀,點了劉基的名。

      劉基沉思之后,作了一首詩:

      枝上鳴嚶報早春,御溝波澹碧龍鱗。

      旂常影動千官肅,環佩聲來萬國賓。

      若乳露從霄漢落,非煙云抱翠華新。

      從臣才俊俱楊馬,白首無能愧老身。

      朱元璋看著呈上來的這首詩,笑容里夾雜著一絲不滿,但也沒多說什么,只不過后面官員說的話,并沒怎么聽進去。

      什么叫“從臣才俊俱楊馬,白首無能愧老身”?

      哦,你這是嫌棄朝廷里年輕人多,年老的都不中用了?

      八年元旦,新春伊始,你當著所有官員的面在朕面前哭喪著臉,就喊了一句:

      我劉基懷才不遇?

      白首無能?

      你劉基白頭不是這兩年的事,前幾年你在朝堂里的時候已經白頭了!御史臺都交給你了,是朕苛刻你了,委屈你了?

      過個大年,你還給咱添堵了。你身體不是不好,那就回去好好躺著吧。

      胡惟庸啊,你身為丞相,可以帶太醫給誠意伯好好看看,看看他的癥結在哪里,給他疏通疏通,別臨老了,還在這里抱怨咱沒給他過機會。

      劉基不會想到,自己只不過是寫一首詩,表達下失落的情緒,結果這一筆下去,直接勾在了生死簿上……

      黑白無常正在穿衣服,找鎖鏈,可劉基卻渾然不知。

      劉基發牢騷是有緣由的,看看人家詹同,死都死在承旨的位置上,致仕回去半道又給拉了回來,可自己呢……

      開國之后,內斗來內斗去,結果不過是一身老骨頭病懨懨罷了。

      自己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最后的歲月,都交給了內斗。不斗也沒辦法啊,老朱給自己的是御史臺長官,御史臺是什么地方,那就是斗來斗去的戰場……

      泉州縣男府。

      張希婉召來了顧誠、胡大山、胡恒財等人,拿出了一封信:“夫君在泉州府差人送來信,說泉州府今年鼓勵甘蔗種植。你們誰愿去一趟泉州,與百姓簽下采購甘蔗的文書?”

      a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