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道衍再次低頭,眼神諱莫如深記是狡黠。
這時,朱棣忽然又問道,“大和尚,你圖什么?”
道衍抬頭,“小僧不懂!”
“從你認識本王開始,就一直跟本王說什么天命,這些年一直暗中攛掇本王如何如何.....”
朱棣背著手,目光悠遠,“沒認識你之前,本王心里那些事還能藏住。認識你之后,就好似野草毛頭一般,壓都壓不住了!”
說著,他看向道衍,“你圖什么?功名利祿你不要,豪宅美人你也不要,你到底要什么?”
“小僧什么都不圖!”
道衍也看向遠方,“小僧所圖,乃是天命!”
說著,他頓了頓,“天下....唯雄主方可有之.....”
“狗屁!”
朱棣不屑的笑道,“說實話!”
~~
“實話就是....”
道衍摸摸自已的光頭,苦笑道,“小僧不愿,這天下走了過去歷朝歷代的老路!”
朱棣詫異的轉頭,目光之中記是不解。
“趙宋以來,中原武德不振江山淪喪。根子上,是我中原沒有精兵強將嗎?”
“是我中原人不夠勇武,如弱雞一般嗎?”
“是我河山不固,守無可守嗎?”
道衍長嘆,“再往遠點說,即便唐朝末季,中原五代十國連年戰亂,可胡虜于我....不過土雞瓦狗爾,胡人再盛,亦不敢圖我中原!”
“書生說,趙宋之弱乃是因為失了燕云十六州,將罪名都推給了石敬瑭!”
“哼!”
道衍冷哼,“要小僧說,積弱的最大緣由不是山川之險,而是趙宋重文輕武。文人當政,粉飾升平,詩詞歌賦,天下浮夸!”
“以至于我中原,再無豪邁勇武之銳氣,只沉迷于所謂的東華唱名....武夫卑賤如草,更被視為禍國殃民之賊也!”
“而后金興遼亡.....占我中原半壁河山,此全戰之罪乎?非也非也.....奸相當道,昏君誤國,皆為人禍也!”
道衍說著,忽激動起來。
“而后元興金滅,宋廟傾覆于崖山....”
“中原道統不復,凡夫俗子忘我漢唐之風,甘當順民!士大夫之流,諂媚元主,以圖晉身!”
“更可恨的是...金元交替...是我中原南北分裂,漢兒本是親兄弟,卻視為仇寇!”
句句如鐘,不住的撞擊著朱棣的心口。
在道衍和尚的話語之后,朱棣面色潮紅,目光激蕩。
“天出圣主,我大明一統河山,收復燕云十六州兵鋒直指遼東...”
道衍和尚又道,“可是.....皇上畢竟老了!”
“他老人家百年之后,太子當國!”
道衍低頭,冷笑道,“四爺您應該清楚,現在皇上已經開始著手,清理開國勛臣了!開國宿將為之一空,太子再把您幾位藩王變成閑人...”
“大明江山走的必將是前宋的老路,以文制武不圖進取!”
“您知道的,郭桓一案,朝堂之上多少清流驟然身登高位?”
“這些人既不曾見過塞北之寒,亦不知遼東之苦!”
“不知胡人之勇,更不懂弓馬之強!”
“只會攬權內斗,蠅營狗茍!只想著皇帝跟士大夫共天下....”
說著,道衍忽激動的說道,“千歲....北方胡人仍在,吃了肉了狼,是不可能變成聽話的狗的!翌日卷土重來,未可知之事!”
“而一旦文官當國,重文輕武,百姓只知順從,國家武人卑賤!”
“這江山...誰來守護!”
“而您...有英雄大志!”
“小僧不敢把您比作唐太宗,可您也是馬上的......皇子親王,知邊關之兵戈,阻胡人之戰火!”
“您坐天下,只有我大明去取彼等之命!焉有胡人南下之憂?”
“您....”
道衍和尚盯著朱棣,“天賜之子,英雄無雙......統我大明之兵橫掃漠北天山,使我國門之外再無強敵。不用多,二十年...只需要二十年,我中原便可重振漢唐榮光!”
朱棣的呼吸,變得沉重急促起來。
是他,他跟他大哥完全不是一樣的人!
他大哥的目光,只在大明十三行省之中。
而他朱棣的目光,從來都是整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