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報既已送到姑蘇,想來李赫一家隨后便到,故林如海方有上文等語。
屆時李赫一干人等抵達姑蘇,自有衙門居所可住,倒不必林如海和賈敏如何費心,然而初來乍到,他們得有所表示。
賈敏取消去上香的決定,利落地打點好李家到姑蘇后需要的東西,有了這些,李家到時候便少費些心思,免得人生地不熟,成了無頭的蒼蠅,沒兩日,三月初二這日李赫一家果然到了姑蘇,第二天一早便打發人來林家送禮請安。
管事媳婦進來通報給賈敏,送上禮單。
賈敏道:“用上等封兒賞來送禮的人。”說畢,方將禮單接在手內,展開一看,卻是妝蟒六匹,綢六匹,緞六匹,錦六匹,毛青布六匹,絹綾紗羅十二匹,皆是上用的,多為素色,另外還有新書六部,寶墨六匣,湖筆六套,端硯六方,并宣紙、點心若干。
看罷,賈敏命人收了,一面吩咐人把預備給李家的東西送去,一面叫人預備尺頭,過了不久,李赫之妻鐘氏打發兩個女人過來請安。
賈敏早有預料,忙命請進。
兩個女人都是四十來歲年紀,銀簪青衣,打扮得樸素無華,倒也干凈爽利。
請過安問了好,又謝過賈敏所助,笑道:“奶奶說,還請林太太一會子借兩個管事并媳婦子給我們使幾日,我們初來乍到的,該在何處采買東西,哪里的東西好,一概不知呢。”
賈敏早已預備好人選了,一個管家、兩個管事媳婦,便是恐李家到這里人生地不熟的不好行動,只是自己是外人,不好直接送人過去,故此聽了這話,方抿嘴一笑,道:“我已想到了,正想打發人過去,可巧你們就來了,稍后一起回去罷。”
兩個女人聽了,忙起身拜謝,感激不盡。
賈敏道:“我離京有幾年了,原說還得兩年方能進京相見,再沒想到你們今年來了姑蘇。”
二人笑回道:“正是,也是天緣湊巧,老爺想著讓大爺外放出京,可巧蘇州知府大人的任滿了,大爺便被圣人欽點為蘇州知府,正月十六就啟程了。”
賈敏本性聰明,卻知事情絕非兩個女人說的這樣簡單,江南富庶甲于天下,但凡是江南的職缺不知道多少人覬覦,李恂必然費了不小的心思,才讓李赫謀到這個職缺,也想著讓李赫到了蘇州之后能照應到自己家,算是投桃報李罷。
賈敏又問道:“你們奶奶和哥兒姐兒都來了?”
二人道:“只奶奶帶著小哥兒、大姐兒來了,大哥兒留在京城里跟老爺太太呢。”
賈敏點了點頭,想起李赫長子年已十歲,李恂少不得留在跟前親自教養,遂又問起在京城時,賈璉在他們家可好,淘氣不淘氣等語。
二人心中了然,忙笑道:“璉哥兒伶俐得很,生得齊整不說,嘴也甜,經常哄得老爺太太大爺奶奶哥兒姐兒們眉開眼笑,心肝兒肉地叫著,老爺太太三天兩頭接到身邊來,老爺已經親自給璉哥兒啟蒙了,說璉哥兒天資過人,這才幾個月,都認得好些字了。”
賈敏暗暗歡喜,她就怕沒有大嫂,賈璉被大哥哥等人耽誤了,有家風嚴謹的李家教養,縱使教不出什么天縱之才,也不會讓他學得跟賈赦一般放浪形骸。
對于自家長兄的本事,沒有誰比賈敏更清楚明白了。
誰能知道,他們這樣的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子孫竟是一代不如一代,賈敏遙望京城,幾乎可以想象得到府中是何等景象。
晚間賈敏說與林如海聽,林如海微微頷首,道:“有李大人教導璉兒,你該放心了。”上輩子李家壞了事,賈璉沒有外家親近,長成那樣的品行,如今李家平安,雖說李家不能名正順地撫養賈璉,但是李家是書香門第,給賈璉啟蒙并請先生等事卻可以插手,不用擔心賈璉像上輩子一樣學不到正經該學的東西。
賈敏嘆道:“甚是,總不能讓璉兒學了大哥哥一身習氣。”
過了半個月,李赫同離任知府交接完事務,各項安置妥當,方攜妻來拜,林如海和賈敏送禮如舊,人卻不好登門,故他們便過來了。
彼此相見,難免悲喜交集。
鐘氏送還下人,又道了謝,方同賈敏在后院說些家長里短,并京城各家女眷兒女之事,賈敏頗有興致,不僅問了榮國府的事情,還問了平素交好那些姐妹們如今在京城的境況,當她聽到大半姐妹們都已生兒育女時,臉上不由得露出幾分失落。
鐘氏心中一動,方想起賈敏進門也有五年了,卻一無所出,忙安慰道:“你急什么?還年輕呢,誰不知道你們單是守孝就是好幾年,還得守一年,這樣的事兒哪能怨得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