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嘴角露出一絲笑意,倒在李令身上,由此逝去,趙善呆住了,他慢慢捧起李令的人頭,渾身發抖,嘶聲大叫起來。
.........
個月后,獨腿賀老六拄杖獨自站在一座簇新的大墓前,正面刻著‘漢軍屯長張新之墓’,默默凝視著旁邊的兩行小字,那是漢王劉璟親手所書,‘舍身報國,張公千古’,旁邊還有幾座墓,是楊利和其他五名士兵的墳墓。
賀老六長長嘆息一聲,“你們能舍身取義,我賀老六又豈能獨活?”他一揮劍,在張新墓前自刎而亡。
.........
李令的意外遇刺打亂了匈奴人的作戰計劃,沒有李令出謀劃策,劉去卑被迫取消了李令剛剛才提出,準備偷襲馬嶺河道的后備計劃,同時,張新的身死也使匈奴軍隊失去了關鍵的向導,劉去卑沒有時間再去找小,命令軍隊大舉進攻午亭關。
但出乎劉去卑的預料,午亭關守軍的抵抗在僅僅堅持半天后便崩潰了,二千漢軍漫山遍野向南潰逃。
攻克了午亭關,距離最后的勝利只有一步之,只要他們再攻下八十里外的平胡關,那么關中廣袤肥沃的土地就展現在他們眼前。
劉去卑的野心被激發了,他休整一夜后,便不顧一切地率領萬大軍向平胡關撲去,但平胡關卻不再是午亭關,等待他的是八千裝備精良的守軍,以及正在向平胡關趕來的兩萬漢軍援軍。
沒有了李令出謀劃策,劉去卑立刻犯下了一個致命錯誤,他只留下兩千軍隊鎮守午亭關,卻一時疏忽了午亭關同樣對他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平胡關的主將已經換成了老將嚴顏,他率六千軍從長武軍城趕來,大增強了平胡關的防御能力,而平胡關本身的兵力和從北方逃回了守軍,使平胡關的守軍驟然增加到八千人,加上關隘高大堅固的城墻和險峻的地勢,匈奴大軍想攻下這座關中最后的險關,可能性變得小,他們更不要指望守關的將士會不戰而退。
這就是劉璟所指的,他已經做出最大限的讓步,將匈奴軍隊誘引到了最后一座關隘前,如果再讓一分,匈奴軍隊就會攻破平胡關,但如果讓步程不夠,又無法激起劉去卑攻入關中的野心,匈奴軍隊最終會知難而退,無法完成誘引的戰略,可以說,這是一步為兇險的棋,這里面的關鍵一環就是干掉李令,他是劉去卑的大腦和眼睛,有他的存在,就很難讓劉去卑上當。
平胡關和午亭關一樣,是一堵連接兩邊山崖的巨大關墻,再加上一座方城,方城的北城就是關墻的一部分,守城的士兵平時住在關城內,在和平時代,來來往往的商隊都要進出關城,接受檢查或者繳納商稅,甚至遇到天黑,還可以在關城內歇息一夜,以免遭遇夜間出沒的野獸。
但和午亭關又不一樣的是,這里沒有所謂的小繞過關隘背后,這里是午嶺的主峰,兩邊都是陡峭高聳的大山,除非能爬上山頂,用降落傘從山頂降入方城,否則只能乖乖地用最原始、最血腥的手段攻下這座關隘。
劉去卑已經抵達平胡關,他怔怔地望著這座險要處更超過雕令關的關城,他這才明白這里為何叫做平胡堡,關城本身就修建在陡峭的斜坡之上,隨便扔段滾木下來,在斜坡上就能形成巨大的殺傷力,能夠沖上斜坡,就已經是萬幸,更何況還要面對高達丈的堅墻,所以這里才叫平胡堡,每座想從這里進攻的胡人都會被平滅。
如果李令在的話,他一定會建議劉去卑先撤回午亭關,然后尋去馬嶺河道,從那邊再殺入關中,事實上,只比現在多耗費一天的時間,可李令死了,劉去卑就消泯了轉道去馬嶺河道的念頭,一心想突破最后一道關隘,因為這里是殺入關中最近的道。
就像普通人過河一樣,眼前是一座為狹窄的小橋,而明知在遠處還有一座大木橋,但幾乎所有的人都會選擇從眼前的小橋過河,這就是人的惰性,寧愿走稍微困難一點的小,也不想繞遠多走幾步。
劉去卑遠遠地望著這座雄偉的關隘,他發現這座關隘很安靜,上面看不到守軍,他忽然想起了沮源關,就和現在一樣,關隘安安靜靜,等他們準備充分,攻上城頭后,才發現關隘后面已經一個守軍都沒有,早已跑掉了,會不會這里也是一樣?
雖然覺得可能性不大,但劉去卑還是抱了一線希望,他無論如何也要試探一番,劉去卑當即回頭令道:“讓石鞣來見我!”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