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義氣相投,很快便相處融洽,一行人簇擁著劉璟,進了柴桑城。
.......
一場慘烈血腥的柴桑保衛戰,雖然是以江東軍的撤軍而結束,但帶給劉璟的勝利美酒卻并不甘甜,柴桑守軍也同樣死傷慘重,尤其是協助守城民夫,兩次大戰,傷亡近兩千人。
勝利的激情之后,籠罩在柴桑城上空的是一片悲戚之聲,幾乎家家戶戶都掛出了白幡,哀悼在戰爭中死去的親人,撫恤和獎賞的錢糧放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剩下的木頭已全部做成棺木,及時送到每一戶陣亡將士的家中。
“璟公,這家也是!”
劉璟在縣丞朱珣的陪同下,正在挨家挨戶進行慰問,朱珣是柴桑本地人,也是柴桑第二豪門朱氏家族的嫡長孫,他妻便是陶利長女。
朱、陶兩家互為聯姻,互為扶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柴桑有句俗語,‘陶家的船,朱家的牛’,也就是說,朱家土地最多,確實也是如此,柴桑城附近,近成的土地都是屬于朱家。
由于陶家對劉璟的全力支持,朱家也不自然不落后,這次守城大戰,朱家拿出了一萬五千石糧食,也正因為如此,劉璟對朱家也是另眼相看,讓朱珣協助徐庶處理善后事宜。
朱珣指著一座掛著白幡的小院,低聲道:“這家姓周,在城外有十畝上田,同時也租種了朱家的十畝地,我記得他們家有兩個兒,不知道誰陣亡了。”
劉璟點點頭,“進去看看!”
朱珣上前去敲門,片刻,門開了,是一名五十余歲的中年男,眼中淚痕未干,他認識朱珣,頓時嚇了一跳,連忙要跪下,“小民不知朱縣丞到來,請縣丞恕罪!”
朱珣連忙扶起他,指了指劉璟道:“璟公見你們門頭掛有白幡,特來探望。”
聽說是璟公前來探望自己,男眼中流出了淚水,上前跪倒,泣道:“感謝璟公的慰藉,保衛家園,犬雖死無憾!”
劉璟將他扶起,眼睛也有些紅了,嘆氣道:“戰斗慘烈,我未能保護好你的兒,應該是我向你請罪。”
“公已經盡力,還能在死后來探望他,老漢心中只有感激!”
男將劉璟讓進院,院里放著一副新做的棺材,一端放了張供桌,擺放著香蠟紙炷和各種祭,幾個女人和孩正跪在棺材前哀哀痛哭,旁邊還站著一名二十七八歲的年輕男,在低聲勸說,看得出,陣亡之人是這戶人家的次。
除了一家人,左鄰右舍幾乎都趕來幫忙,院里,房間里,到處都是忙碌的人,這時大群人走進了院,嚇得眾人紛紛向后躲開,哭泣的女人也被扶到一邊,眾人默默地望著劉璟,這位在柴桑城已是赫赫有名的璟公,實際上已成為柴桑新主。
這時,劉璟慢慢走上前,站在棺木前,默默注視著陣亡的年輕士兵,忽然,劉璟竟單膝跪下,向這名士兵鄭重地行了一個軍禮。
院里頓時響起一片低低的驚呼聲。
......
一家一家的慰問,天已經近黃昏了,跟隨劉璟一慰問的朱珣心中頗為驚訝,璟公竟然給每一個陣亡者下跪,不管是士兵還是民夫,他不管身份,不顧尊卑,向陣亡者表達了最誠摯的敬意。
起初朱珣不理解,但漸漸的,他親眼看見一戶戶家屬沒有怨恨,只有被劉璟誠意的感動,對劉璟的無盡感激,朱珣終于明白了,劉璟是用對死者的尊重和誠意,換來了柴桑人對他的感激和忠誠。
朱珣心中忽然有一種明悟,這位年輕的璟公或許是一個能成就大業的劉氏弟。
隨著夜幕降臨,還有很多人家沒有走到,這時,朱珣再也熬不住身體的疲憊,對劉璟道:“公,按照柴桑的風俗,逝者要在家中呆天,明天后天還可以再繼續慰問家屬。”
劉璟看了他一眼,見他滿臉疲憊,累得快走不動了,這才意識到他的疲憊,連忙歉然道:“真是抱歉,讓朱縣丞跟隨我忙碌一天,今天到此為止,明天再繼續吧!”
朱珣臉一紅,“下官身體不行,讓公失望了。”
“這沒什么,其實我也累壞了。”
劉璟呵呵一笑,這時他又想起一事,對朱珣道:“江東軍傷亡士兵是怎么處理?”
朱珣連忙道:“剛才我特地去問了,完全按照公的指示處理,受傷士兵給他們治傷,陣亡者燒化后骨骸裝入陶罐,并在竹簡上刻了姓名籍貫,一并放入陶罐,處理得很盡心。”
劉璟點點頭,“明天再請僧人一并給他們亡魂。”
“是!下官明天會處理好。”
劉璟又囑咐他幾句,這才調轉馬頭,向陶府而去。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