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做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官字兩口,意思就是要為平民說話,為平民當家做主。
可是,華夏國從古至今,上下幾千年,能夠理解官之一字的又有幾人。
千里做官只為財,這就是他們對“官”的理解,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就是他們的為官之道。
不管上到封建王朝,還是當今新社會,對于貪官幾乎都是嚴懲不貸,為官者,貪污巨款,最后被殺者比比皆是。
明知道是前路危險,一不小心就會掉腦袋,可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擠破腦袋,想要進入官場,他們為的是什么?難道是想要為民做主,這句話,你相信嗎?就連他自己會相信嗎?
不知道是金錢的力量太過巨大,還是人們的欲望無窮無盡,官場從來只差好官清官,絕不差貪官污吏。
這是事實,鐵的事實,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在,都用數不盡的例子證明著這一點,毋庸置疑,誰也不能將之推翻。
清水不養魚,要追究這句話,從深層次理解,的確有它獨到的見解,或許要說這句話更符合社會復雜的關系。
人生于天地之間,頭頂天,腳踏地,不說如何成為圣人偉人,至少應該問心無愧,對得起自己一顆良心。
何謂官,官就是政府的代人,替代政府為人民服務辦事。官背后是什么?是一個國家,是一個政府,不管是榮耀和侮辱,都不是各人的事。
頭頂著天,頂著政府的法律信條,頂著自己的信仰,不求做一個剛正不阿,清正廉明的清官,好官,但求為官者能夠記住,幫著人民說說話,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舉一個例子,一個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卻總是好心做壞事,不能為人民切身利益打算。一個則是名副其實的貪官,但是這個貪官切能在貪污之余良心發現為轄下人民做一定的好事,謀取實在的利益。
相比之下,人民更喜歡誰?
不而喻,毋庸置疑,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盡管前者為官清廉,可圈可點。但是他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下層人民不會因為他不貪污而感激他。
反而會對后者這個大貪官感恩戴德,因為平頭老百姓,只不過是想想好好過日子,能夠一個官為他們著想,為他們辦事。
舉這個例子,并不是呼吁為官者都去貪污,想要表達出的意義是讓那些只知道貪污的官員,能夠在貪污之余,不昧著自己的良心,為下面的百姓人民做一些貼身利益的事。如果有一天他們能夠發現,很多事情只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一個只知道貪污的昏官,和一個知道進退,該貪污的時候貪錢,該為百姓人民做事時候就動動手。這樣一來,兩者的結果可能是天壤之別。
短時間來看,前者可能春風得意,混的風生水起,升遷也快。但是,爬得越高,摔的越嚴重,可能不久將來,前者就會被繩之以法。
而后者呢,知道進退,懂得輕重,往往就會越來越好,爬的越來越高,很少倒臺。
對于唐星海來說,他知道這個社會的現實和黑暗,貪官污吏不可能被除盡,對于他來說,他更側重于貪而不害這種為官之道。
一個官員,就算貪污,但只要他能為百姓做事,謀福利,那么這樣的官,就不能稱之為蛀蟲。
通過一個多月的準備,以唐星海的情報系統,以黑衣社提供的兩份分量不重的官員把柄。唐星海已經找到突破口,已經磨刀霍霍,準備向原本無懈可擊,鋼鐵一塊的政壇官員動手。
古有拿著雞毛當令箭,更何況唐星海深受使命,可比雞毛厲害多了。
既然已經找到突破口,唐星海毫不猶豫,決定先動手,只有將這譚死水攪動起來,才能釣出后面更大的魚。
雖然深受使命,又是“神龍”的超級特工,但是唐星海卻沒有私自緝拿政府高官的權利。一靜一動,唐星海決定,暗著動手,先讓他們陷入恐慌,自亂陣腳,這樣就能漁翁得利,渾水摸魚。
在請示上級之后,唐星海決定分為兩步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