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七,唐軍陳兵倭國青森城外,踞海峽之險,雄視對岸。
四月廿一,倭國再次遣使求和。這一次,中大兄被迫答應了李欽載的所有條件。
不答應不行了,唐軍水陸配合,一旦渡過海峽登陸,倭國君臣真的只能跳海了。
最后一次談判,李欽載請來了孫仁師,由他代表大唐天子,向倭國使節許下承諾,保證倭國君臣及其家眷族人的性命。
雙方在青森城簽下盟約,倭國攝政中大兄親自趕赴唐軍大營,以藩屬臣國國主的身份,向孫仁師和李欽載袒衣赤膊請罪。
龍朔二年四月廿八,歷時兩個多月的唐倭之戰結束。
在孫仁師的建議下,中大兄領倭國臣子權貴回到飛鳥城,并正式登基,天皇的稱號不敢再叫了,中大兄成為倭國的國主,前面加個定語,“唐屬倭國國主”。
停戰盟約簽訂,倭國舉國歡騰,臣民喜極而泣。
這兩個月對倭國子民來說,簡直是地獄般的噩夢。
唐軍對倭國的無情殺戮,動輒屠城,國中斷肢盈野,尸骸如山,處處皆是一幅地獄景象。
強者已將弱者徹底征服,倭國的民族性對戰后唐軍的占領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當弱者意識到強者已經強大到根本無法戰勝時,弱者便會露出本性,心悅誠服地拜倒在強者的腳下,學會對強者的至高尊敬和臣服。
參考前世二戰后的美軍駐軍,倭國戰后政府鼓勵本國婦女對美軍奉獻身體慰安等等事跡,便可知其民族之劣性。
為何倭國那些著名的女演員中混血兒特別多?這就是歷史原因了。
在唐軍的護送下,中大兄和臣子權貴們回到一片廢墟的飛鳥城,選了個幸存的完整房子,完成了凄涼落魄的登基儀式。
禮畢,倭國子民歡呼震天,淚流滿面。
唐軍入駐倭國京都,倭國子民紛紛手捧食物酒水歡迎。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直到這時,李欽載終于松了口氣。
違反軍令,擅自登陸倭國本土,他也賭上了自己的腦袋。
若此戰唐軍敗了,被倭國打得灰溜溜滾回大唐,等待李欽載的必是口誅筆伐,以及人頭落地,李治和李勣都保不住他。
幸好勝利了,雖然最后和平停戰,沒有達到武力占領倭國全境的目的,但李欽載那些苛刻的停戰條件,倭國基本跟亡國沒什么區別了。
從此大唐海外多了一片國土,任由李治拿捏。
一千多年后,華夏還會被那些毫無人性的畜生們侵略嗎?百姓還會承受被異族入侵后的痛苦死難嗎?
歷史的軌跡已改變,后面的事情李欽載也不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賭上了腦袋,做了自己該做的,如果歷史千年后仍然重演,那是后代的不爭氣,不是他的原因。
李欽載已做到了極致,他無愧于后人。
這一世大唐的史書上,會明確寫下渭南縣子李欽載征伐倭國,亡其軍,廢其室,他扼住了這個國家的喉嚨。
民族英雄嗎?算不上。只是恰好抓住了天時地利,恰好做了一件應該做的事情。
萬事鼎定,長安城派來了宣旨舍人,令李欽載交接兵權,與程伯獻李素節速回長安述職。
數日后,仍是一片廢墟的長崎港口,李欽載和程伯獻站在港口上凝視唐軍將士登艦,忽然輕笑道:“尚賢兄,若重新再來一次,當日的旗艦上,你還會不會答應與我登陸倭島,滅其國?”
程伯獻一愣,想了想,笑道:“或許會吧……無論是不是違令,你我畢竟有了滅國之功,回頭挨頓揍也值了。”
“你確定回到長安后,朝臣們會夸贊咱們的滅國之功?”李欽載不懷好意地笑道。
程伯獻臉色一苦,隨即不自在地道:“反正……總不能砍我腦袋吧?回去后若被罷免官職,我也不后悔,跟賢弟打這一仗,俺老程痛快,免職也愿意。”
戰艦上吹響了冗長的號角,李欽載嘆道:“咱們也登艦吧,回長安后挨揍是免不了的,會不會蹲大理寺,會不會流徙,看咱們的八字生得硬不硬了。”
李素節也是愁眉苦臉,幽幽道:“滅國確實爽利,可回到長安后……先生,弟子怕是活不成了。”
李欽載安慰地拍了拍他的肩,柔聲安慰道:“無妨,有先生在。”
李素節剛露出感動之色,誰知李欽載緊接著補了一句:“……你喜歡吃什么,穿什么,什么模樣的美女,每逢清明和你的忌日,我都會燒給你,定教你含笑九泉,鬼生無憂無慮。”
“當然,也不能忘了學習,我還會給你燒各種試卷,考完后記得托夢給我。”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