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8號,上海江南造船廠的碼頭上,身穿一身軍裝,但是卻沒有佩戴任何軍銜標識,只在胸前掛了枚五色星勛章以及黃金雙劍勛章的陳華天在海軍元帥呂健等一群海軍高級將領的陪同下,登上了華山級超級航空母艦的五號艦黃山號。
華山級航空母艦,乃是二戰期間中國海軍第十一海軍發展計劃的產物,其設計定位是為了尋求一款比九連山級綜合戰斗力更高,性價比更高的超級航空母艦,首艦華山號于1943年動工,1946年下水舾裝,同年低竣工正式進入海軍服役。而二號艦、三號艦、四號艦相繼在1947年到1938年期間服役。
而今天五號艦黃山號也是正式竣工并服役了,而這一次已經是陳華天第二次參加華山級航空母艦的服役儀式了。
看著這艘龐大的軍艦,陳華天依舊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一種豪邁,這可是一艘滿載噸位超過八萬噸的大家伙,比二戰后期服役九連山級航空母艦都要大,這超級航空母艦幾乎就是代表了中國強悍的工業以及軍事力量,這個地球上除了美國無人能及。
這說起美國,人家更變態,二戰后期動工了足足六艘中途島級航空母艦,臨近戰爭結束的時候又是動工了四艘美國級航空母艦,戰后又是連續下了四艘美國航空母艦的訂單,如果不是中國在過去幾年里都沒有下新的超級航空母艦的訂單,沒刺激到美國,不然為了追求戰略平衡人家美國人敢一口氣造十幾艘的超級航空母艦,這等財力和工業基礎,是歷盡數十年發展的中國依舊所無法比肩的,這世界老二和世界老大比起來,差距還是有的,而且不小。
戰后短短幾年里,美國人在超級航空母艦這一項上追上了中國的步伐,不過他們的艦載噴氣式飛機進展比較緩慢,一直到1947年才開始大規模噴氣式戰斗機的上艦,不過一直到今天都沒能夠徹底解決噴氣式艦載機上艦的高事故率問題,不過人家也不笨,在折騰了幾年液壓彈射器后,終于是下決心玩蒸汽彈射器,不用兩年功夫就是把蒸汽彈射器給搞了出來,并在1948年開始實驗性的裝艦測試,今年就已經是集中裝備到各航空母艦上了,預計到明年美國人的噴氣式艦載機起飛難的問題就會得到徹底解決。
美國那邊爆航空母艦的實力是實打實的,中國可不能和美國這樣一口氣同時開工十幾艘的超級航空母艦,只能說一艘接著一艘的造,盡量不間斷以保持技術的傳承和升級,比如1948年的時候,海軍就是批準了建造一艘航空母艦的計劃,由于還沒有動工和命名,目前只有編號,也就是cv39。cv39準備沿用華山級的大量成熟技術,而排水量上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主要的改變就是細節技術上的改變,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艘cv39實際上就是為了不讓江南造船廠的那些能夠造航母的工人不失業而批準的計劃,對于軍事需求來說倒是不太重要。
因為實際上1949年中美兩國的航空母艦實際上是嚴重過剩的,這又不打仗和平時期那里用得上幾十艘航空母艦啊,所以大量的航空母艦都是呆在碼頭,雖然名義上還處于海軍現役,但實際上中國的青山級和美國人的埃塞克斯級的大多數都已經是待在碼頭無所事事,和封存也差不多了。
不過怎么說呢,超級航空母艦這東西,就是用來顯擺或者欺負欺負下小朋友的,總不能真拿著它和美國開戰不是!
既然是顯擺的東西,這看起來自然是威猛無比,讓陳華天震撼也就不為過了,服役儀式后,陳華天又是在一票海軍高層的陪同下檢閱了駐扎上海嫡屬于第一艦隊的一支分艦隊。
等這些公開活動結束后,陳華天并沒有閑下來,次日夜,呂健就是過來,然后這兩人就是談拉起來。
這呂健是什么人,是公認的陳華天派系的核心角色,當年可以說就是因為陳華天的緣故,他才能被陳敬云提起來成為元帥,并進入國家軍事委員會成為常務委員,而1948年關時杰元帥宣布正式退出海軍現役后,他就成為了海軍內唯一的一個現役海軍元帥。
戰后的1946年陳敬云為了表彰海陸空三軍的高級將領,又是晉升了六位元帥,其中陸軍三位,包括第九集團軍司令杜巖鵬、第十集團軍司令郭成東、另外還有前參謀部總長趙之科。海軍方面的是前海軍作戰部部長金宏業、曾任第一艦隊司令、第二艦隊司令、海軍部總長等多個要職的溫庭和、空軍那邊則是前空軍作戰部部長李屯洋。
同時又是晉升了一批上將和中將。
但是雖然晉升了諸多元帥和上將,但是隨著戰后大裁軍,在沈綱、陳儀等大佬的帶頭下,一大批年紀老邁的將軍主動退出現役,同時還是借著裁軍的借口,陳敬云又是把一批的將官轉為預備役,可以說戰后到今天為止,陳敬云一直在做的就是大規模的給軍方高層換血。
等到了1949年的時候,中國海軍現役的元帥就只剩呂健一人,其他的關時杰、溫庭和都已經轉為預備役,而上將也是退役了一大批,現在中國海軍里上將、中將基本上都是二戰期間崛起的新生代將領,老一輩的基本已經是看不見了。
海軍如此,陸軍更是如此,二戰末期的時候陳敬云就對死氣沉沉的陸軍極為不滿,甚至戰爭還沒有結束呢,陳敬云就已經開始大規模的進行陸軍將領的更新換代,當然首先沈綱、陳儀、左玉剛這幾位大佬當時還在,繼續坐鎮陸軍,而到了1947年的時候,上將這個級別上基本已經看不見所謂的陸軍大佬階層了,這兩年身居陸軍高位的都是陸軍內的第二代將領,而中將級別的中堅將領則是以李玉挺、謝查南為代表的第三代將領。在完成了陸軍高層將領的大換血后,沈綱和陳儀以及左玉剛和李連陽等陸軍大佬也算是功成身退了,陸續轉為預備役,其中的李連陽在去年的時候因為心臟病就去世了。
如今的陸軍內,以杜巖鵬、宋俊鵬為首,他們都是元帥軍銜,并身居國家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一職,乃是當代的陸軍大佬,不過他們的威望和之前的沈綱以及陳儀都無法比較,以前的沈綱和陳儀兩人可是總領海陸空三軍,同為元帥的海軍關時杰和空軍伍世鐘都得以后輩甚至下屬自居,現在呢杜巖鵬和宋俊鵬則是要弱勢的多,呂健給沈綱面子,可不會給杜巖鵬他們賣面子,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的海軍和空軍的真正獨立,取得和陸軍相同的地位,是在1947年沈綱、陳儀退出現役之后才真正實現的。
陳敬云在戰爭后期以及戰后對軍方高層的一系列大換血,其中也有個特點,那就是上位的新生代將領里頭不是陳華天的支持者就是中間派,前幾年反對陳華天或者是依舊叫嚷著支持陳華俊的海陸空三軍將領們被一股腦給剔除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