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七月份陳敬云在南京公然重開國會,成立大元帥府之后并宣布正式北伐之后,國民軍和北洋軍之間的戰爭就已經是全面爆發,最先點燃戰火的乃是湖南地區,國民軍第四軍已經伙同陸榮廷之桂軍第五軍一師一旅和唐繼堯之滇軍第七軍的一師共同進攻湖南地區。
而在整個七月份,蘇南和安徽地區的北洋軍和國民軍都在進行著大決戰前的準備,國民軍準備發動渡江攻占安徽進而切斷津浦線,而北洋軍則是同樣打算從皖南渡江攻占蕪湖后,越過長江天塹而揮軍蘇南。不過國民軍先一步完成了北上之準備,并率先發動了渡江戰役,隨后在八月份雙方圍繞著巢湖進行了長達二十天的激戰,戰線蔓延方圓近百里,激烈的戰事也繞過雙方損失慘重,巢湖的失守讓北洋軍第三師下屬獨立旅和安徽省陸軍第三師被成建制的消滅。國民軍里的各部隊加起來也有好幾千人的傷亡,第五混成旅一度喪失進攻的戰斗力而不得不留在巢湖進行休整。
等八月份過去后,國民軍繼續北上,而這個時候雙方也是圍繞著合肥進行了下一輪的激戰,為了守住合肥,曹錕把手中的所有剩余兵力都是集中到了合肥周邊,包括了北洋軍第三師下屬的第五旅、第六旅、第三炮兵團、第三騎兵團以及師部其余直屬兵力,另外還有安徽省陸軍第一師、第二師,整體兵力達到了兩萬五千余人。
曹錕把這些部隊大體上分為了三個部分,一個是肥西方向的張鴻奎之第六旅四千余人和胡萬濤之安徽省陸軍第二師六千余人,在他們的正面乃是國民軍第六師。雖然說在肥西方向表面上兵力有上萬人,但是實際卻是實力最弱的一個方向,胡萬濤的安徽省陸軍第二師一路從安慶敗退到肥西,可以說是一路被國民軍追著打,兵力損失眾多不說而且軍心不穩,士氣大跌,如果不是有北洋軍第三師的張鴻奎第六旅四千多人撐著的話,胡萬濤的安徽省陸軍第二師早就奔潰了。
所以這一路,表面上是有一萬兵力擋著,但是實際上也就是第六旅的四千多人能用。
“張兄今天又來討要彈藥了,說是前線的彈藥消耗極大!”第三師的參謀長蕭耀南也是一臉的苦色。
曹錕道:“他那邊打的苦了些,需要多一些的彈藥也是應該的!不過肥西那邊現在的情況確定了嗎?到底是一個師還是兩個師的國民軍?”
蕭耀南道:“前些時候我們得到的回報一直都是說有兩個國民軍師的,不過這些消息都是胡萬濤那邊報上來的,算不得數。這段時間第六旅那邊已經和肥西方向的國民軍交手多次,已經是把他們的番號摸出來了,的確是國民軍第六師。不過暫時沒有發現第二支國民軍師的番號!”
這時候,一邊的吳佩孚也道:“我看應該是只有一個師了,國民軍那邊的編制我們也是知道一二的,一個師就是一萬人左右,武器裝備也不比我們這些老北洋的差多少,從前端時候安徽省陸軍第二師的戰績來看,對方應該是只有一個師了,不然胡萬濤也不能一路轉進回到肥西了!”
吳佩孚身為前線指揮官已經和國民軍多次交戰,不管是去年的蘇南之戰還是不久前的巢湖戰事還是說現在正在進行當中的合肥戰事,他都是親臨前線率軍作戰,對于國民軍的戰斗力還是有所了解的。
“對方只有一個師,讓張兄小心一些,再拖個十天半個月不成問題!”吳佩孚謹慎的說著,想要指望第六旅區區四千人擊潰對方一個主力師是不太可能的,不過要守住拖半個月的時候還是可以辦到的。
“現在我們的難題是東邊,尤其是國民軍第九師的攻勢太猛,我部傷亡甚重啊!再這么拖下去恐怕不用三五天我那第五旅就得奔潰了!”吳佩孚顯然更擔心自己
合肥守軍里第二部分就是合肥東部的吳佩孚之第五旅以及第三師的剩余直屬兵力加起來約有七千余人,在他們的正面乃是國民軍第九師。吳佩孚在巢湖戰事中已經在蔡家崗和第九師打過一仗,那時候他的兵力處于絕對劣勢自然是迅速撤退了,但是僅僅是短暫的接觸也讓他對敵軍第九師的強大火力有了直觀的了解。
“這個國民軍第九師和我們以前所知道的國民軍主力師是完全不一樣的,按照這段時間我們和他們的交戰來看,他們的炮兵力量已經不下于我們第三師的炮兵團,而且從爆炸的威力來看可能是有大口徑的四寸以上口徑火炮。不過江北那邊返回的情報說,國民軍的那個獨立炮兵團還部署在江北并沒有轉移,極有可能是國民軍新建成的第二個重炮營。”吳佩孚也不是神仙,雖然知道國民軍中有著中小口徑的迫擊炮,但是還沒有聯想到國民軍還有一百二十毫米的重型迫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