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西方的貴族,大多數人都會用中國的世家往上套,或者用中國古代的公侯伯爵去對比然而這樣的對比卻是不對等的基于中西的社會和人文核心價值不一樣,西方的貴族和中國的世家以及公侯伯爵是不一樣的
西方的貴族說起家譜來那都是幾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然后整個歐洲的貴族幾乎都能扯上親戚關系,最好的例子即使現在的歐洲各國君主基本都是能和之前的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扯上關系,不是孫子就是為外孫外孫女之類的
然后再說中國的權臣公侯伯爵,這些權力家族基本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多數都是隨著一個王朝的奔潰然后前朝貴族死光了,甚至換個皇帝都能死一大批,能傳承幾百年的實在不多還有嚴格上來說,這些家族頂多也就是政治爆發戶,算不上貴族
真正能夠脫離朝代迭并繁衍傳承還能保持榮華富貴的也只有那些老牌世家了,中國古代的那些世家才算得上中國意義上的貴族,通過家族文化的傳承達到掌控朝代,甚至有能力換皇朝,有個名詞是專門用來稱呼他們的,那就是‘門閥’那些門閥士族幾乎把控了兩漢到隋唐的中國漫長的年代,中國的階層中‘士’就是專指他們直到后來各朝皇帝為了擺脫門閥影響,大力推行科舉,歷盡宋元明后,這些門閥就徹底死光光的,剩下的就是通過科舉走上社會上層的所謂士族階層這個‘士’已經和當年的‘士’完全不同了,宋元明清時期的士已經變成了讀書人的階層,而不是一個貴族階層了
比如清末民初時期大多標榜書香門第、豪族世家的大家族大多只有百來年三四代人的歷史,興許祖上出過什么大官,然后門下一直也保持著有人當官,但是要說什么貴族之類的就勉強了,富不過三代這個詞匯可不是平白而來的而人家歐洲隨便拎出一個沒落貴族來,都能把家譜追溯到五六百年以前,久的甚至上千年
最明顯例子就是袁世凱嘛,袁世凱之前有誰知道袁家啊,不過是一個普通官紳家族而已,除了友人外基本沒人知道,直到袁世凱出來后才知道哦,原來袁家祖上也是有人當過官的再比如陳敬云,他的家世算得上是中國現今大多數官紳世家的代表了,祖上出過大官,百年來也偶爾有人當官,家財頗豐,在福州也排的上名號的世家了但是在陳敬云之前,這陳家根本就無人所知
中國唐以后特別是明朝改良推行的科舉制度,造就了中國特有的讀書人階層,這些社會精英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動的,輪換的,一個窮苦百姓的兒子夠聰慧也夠努力也夠運氣的話,成為一國宰相是毫無問題的,不但不會被人看不起,反而還是正面宣傳的典型,而那些高官權臣一旦觸犯了龍顏,偌大一家就立馬崩潰了,男的殺頭充軍流放,女的充入教坊司為官妓,把高官的妻女當成官妓拿出來滿足人們的變態心思,這種事情不少當權者都喜歡做
而這種社會精英的流動化使得中國讀書人階層要形成相對固定的貴族世家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另外,山東的孔家那得另外說,孔家雖然傳承千年但始終是當權者豎立的一面儒家旗幟,僅僅是旗幟而已,沒什么實際政治影響力,這個特殊例子就不納入討論了
此時的歐洲還停留在中世紀呢,不過歐洲很快就因為大航海進入商業經濟進而跨入近代國家行列的時候,這種跨越就如同中國在兩漢時期直接跨入資本主義一樣,直接跳過了中國的門閥、科舉時代進入到了商業時代這樣他們也就保留了中世紀的分封貴族體系,使得現今的歐洲傳統貴族和型商業貴族并存
中西兩種文化的不同發展道路,也就造就了中西不同的社會現象這不是說誰優誰劣,而只是說不同的環境下產生了不同的社會體系而已
身為一個標準的中國人,毫無疑問陳敬云對所謂的貴族有著好奇,而現今的他就是極為好奇的看著身前的這個格蘭瑟伯爵夫人,嗯,還有她身邊這個大眼睛一眨一眨閃著好奇神色的金發少女
格蘭瑟伯爵夫人拉起了身邊少女的手,然后對陳敬云道:“這是我的女兒琳娜”
然后又是給女兒介紹著:“這位就是陳敬云將軍”
琳娜用著好奇的眼睛繼續看著陳敬云,不過看多了兩眼后興許是發現自己這樣盯著陳敬云看是很失禮的,于是就收回了目光:“很高興見到你將軍”
陳敬云自認為看女人的目光還算老辣,之前的那個格蘭瑟伯爵夫人因為化妝和著裝的關系,以至于讓陳敬云難以判斷,只能大體上猜測她大約三十到四十這個階段,然而眼前的這個金發碧眼的少女卻是容易判斷的很,看這模樣頂多也就十六七歲,是西方女孩里剛出現在社交界里的女孩
“我也很高興見到你,莉娜小姐”陳敬云覺得這女孩有點可愛,也沒她母親身上的那種很特殊難以讓人靠近的所謂貴族氣質,所以說話也就是略微放輕松了些,盡量讓自己顯得微笑自然一些
女孩顯然是知道陳敬云說英語的,雖然陳敬云的一口不算太標準的美式英語讓旁人聽來有些別扭,不過總好過聽不懂不是畢竟陳敬云之前也不知道自己會莫名其妙來到清末,如果知道的話,他興許會好好的學法語,這年頭上流社會和外交的標準語可是法語,不是什么英式英語也不是美式英語
當然了,陳敬云也可以說中文,只是今天這場合閑聊都帶著個翻譯這種事情陳敬云還做不出來
金發少女琳娜對陳敬云很有興趣,放開了她媽媽的手,然后走了兩步到陳敬云身邊:“我聽說了很多你的事呢”
“哦,好的還是壞的”陳敬云:“我想應該壞話居多”
“也不會啊,好的也有,壞的也有有人說你是中國最大的軍閥,正在和你們的政府軍打仗呢”琳娜接著說:“不過也有人說你是為了中國的民主自由起兵,說你是中國民主的希望呢”
聽著琳娜如此直白的話,陳敬云一時間倒是有些不好回答了,只好含糊而答:“最大的軍閥不敢當,充其量也只能算第二至于民主的希望,那就是國人純粹的恭維了”
陳敬云還不太習慣也沒什么性質和一個少女談論什么政治話題,于是話語一轉就是問:“你是剛來的上海,對上海印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