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北方袁世凱乃至薩鎮冰等人的故意宣揚,飛鴻號乃至前清外購戰艦一事鬧的沸沸揚揚,全國各地的報紙都在進行著報道,甚至一度弄成了全國性的事件,一開始閩浙兩省也同樣如此,連續好幾天都在報紙上說著這些海軍軍艦上的事情,這些輿論幾乎都有著統一個觀點,那就是現今中央缺錢,那么各省就應該效仿前清舊例,分攤海軍軍費,尤其是閩浙廣東等省份,其中又因為飛鴻號一事,把矛頭直指陳敬云。
如此情況讓陳敬云有些惱怒的同時,下令調查局立即調查幕后推手,然后通過各種手段在閩浙境內全面禁止繼續宣揚此事,調查局甚至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宣傳處,監管境內的報紙,那些公開批判陳敬云和軍政府,甚至有煽動暴`亂傾向的報紙一律封掉,然后推出報業管理制度,公開發表刊物的報業要經過登記審核后才能重新營業,一改之前隨便拉幾個人就能公開辦一份報紙,單單福州城內就有數十份報紙的情況。
這年頭,普通民眾們對于信息來源是很單一的,主要就是集中在報紙上,只要報紙這個源頭控制住了,就好辦很多了。
至于所謂的`論自`由,這年頭的普通人還沒有這么高的精神需求,這東西一般都是和平盛世里,大伙都吃飽了后無聊之余才會發現自己還缺了個`論自`由,在亂世里,能活下去才是關鍵,當你吃都吃不飽的時候,是不會在乎自己能不能隨便罵政`府的。
在調查局雷厲風行的行動下,幾乎兩天內閩浙兩省內的輿論就重新出現了平靜,伴隨而來的是眾多小報紙關門或者是聯合起來又或者是被收購,經過這一次整頓,閩浙兩省的報業開始出現數家影響力較大的報紙,比如民辦的福州日報,杭州日報,比如軍政府為主導的福建商報,浙江商報。還有調查局為了掌控輿論為收購了眾多小報紙聯合組建的國民日報。
閩浙兩省的輿論歸于平靜,至于外省在說什么就不是陳敬云所能管的了。只是這樣長久宣揚下去的話,恐怕陳敬云在全國范圍內的聲望就會急劇下降,最后說不準就可能變成人人喊打的獨裁大軍閥了,嗯,之前的朱瑞就是差不多如此。
為此,調查局宣傳處在陳敬云的暗示下,積極展開輿論反擊,大肆批判北京的中央政府不顧國家海軍利益,意圖出賣英造的兩艘巡洋艦,甚至要取消在德意奧數國的造艦合同。然后又說海軍事乃是中央政府所為,強由地方省份來辦海軍是本末倒置,然后還說北洋既然缺錢到了沒辦法維持中央政府的存在,連區區千萬造艦款都拿不出來的話,那么就該把位置讓出來。
這擺明了說,海軍乃是中央的責任,不能推倒我陳敬云身上來。如果北洋實在沒辦法,那簡單嘛,袁世凱你下臺,換個人上去,比如孫文。
這番的輿論反擊并不涉及閩浙兩省范圍,主要是在上海乃是全國其他地方去操控輿論,方法和袁世凱的差不多,無非就是請人寫稿子或者干脆自己辦報。
總之目的就是一個,把這水給攪渾了。
這些表面的輿風波其實看起來很大,其實并沒有什么實際效果,頂多就是讓人們聊天時偶爾談及而已,并不會實際影響到各地實權人物的判斷和抉擇。
比如陳敬云就沒有因為輿論的影響而發暈扔出去千來萬,袁世凱從一開始也沒指望過這些輿論能夠影響到陳敬云的抉擇,袁世凱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惡心惡心陳敬云之余,隨便收攬海軍的忠誠以及普通民眾對中央的好感而已。
薩鎮冰和林穎啟等知陳敬云明確拒絕了購買飛鴻號了后,心灰意冷,林穎啟也是到了福州海軍學校那邊上任副校長去了,這個副校長雖然帶了個副字,但是由于校長是陳敬云兼任,所以說海軍學校的實際管理還是得副校長來進行,林穎啟對如此的安排還是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