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光苕薦。歲月如梭,一晃又是年多過去了。現在是公兒,?年月,日。西方的愚人節,再過幾天,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了。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中國的工業建設一剪也沒有松懈下來,而且隨著德國對華投資力度的進一步加強,中國的工業建設成就非常引人注目,雖然中國的中樞政府始終對具體的工業建設成就數據保持著緘默,但是根據新聞界自行統計出的數據,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是相當驚人的。與萎靡不振的日本經濟比起來,這確實可以稱之為“經濟奇跡。”
當然,中國的工業底子單薄,人才匿乏,再加上傳統經濟力量的干擾,目前的社會形勢下,工業發展速度確實已很難再有提高,國民的消費能力已趨飽和,除非能夠進一步提高占國民多數的農民的收入,否則的話。這個國家的經濟將很快失去前幾年的那種活力。
也正因此。中樞政府制訂的那個,“四只工業發展計刑”現在仍未完成,不過總體而。一個基本的工業體系確實已建立起來,輕工業與重工業的發展是比較協調的,而且因為德國的援助。重工業發展速度尤其迅速,其中尤以鋼鐵工業最為引人注目,原來的那個大型鋼鐵、蝶炭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已發展為遠東地區第二大規模的鋼鐵企業,僅次于日本的八幡制鐵所,去年全年總共生產錮材近二十萬噸,作為對比,德國去年的全國鋼材總產量是一百五十萬噸。
除漢冶萍之外,四川重慶鋼鐵廠、遼寧本溪鋼鐵廠也已建成投產,雖然規模、產量遠不如漢冶萍,但是這些鋼鐵廠的存在,確實極大的改變了中國的重工業面貌,也正是這些鋼鐵工廠出產的優質鐵軌保證了幾條鐵路交通干線的施工。
隴海鐵路、粵漢鐵路先后建成通車,這些鐵路的建設為中國鋼鐵廠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鐵路建設中所需鐵軌、鐵路器材中的多數都依靠中國鋼鐵廠提供。也正是靠著這樣有步驟、有計刑的工業建設與布局,中國的輕重工業才能取得如此成就。這也是“四只工業發展計劃”所展現出來的強勁推動力,這種工業建設計劃已經引起了各工業強國的高度關注,雖然也有不少經濟專家對這一經濟發展計劃嗤之以鼻,認為政府過多的對經濟進行了干預,違背了“自由經濟”原則,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越來越多的經濟界人士已看到了這種有計劃、有步驟發展國民經濟所帶來的好處。俄國沙皇甚至責令財政大臣就此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以便為俄羅斯帝國的軍工業發展提供更為強大的動力,以迎接隨時可能爆發的歐洲全面沖突。
雖然俄羅斯帝國似乎從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中得到了靈感,但是在世界各工業強國看來,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對于習慣了將這個國家當作是原料產的和商品市場的各國工業界來說確實不是什么好消息,面對越來越強勢的中國商品,外國洋貨所占有的中國國內市場正在被中國貨逐步占領。棉布、成衣、日用百貨、化工產品、交通工具,甚至是軍火武器,外國的商人們驚訝的發現,這個國家的人民似乎已可以放棄外國商品了,因為他們的同胞提供的商品更廉價,而且消費習慣更適合
。
沒有中樞政府的支持,中國商品不會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就開始占領外國商品的國內市場,雖然限于中外條約,中國的中樞政府不可能建立起有效的關稅壁壘,但是,通過減免國內稅的方式,中國的輕重工業企業至少取得了與外國商品一樣的競爭地位,再加上中國商人的精明與勤勞。中國商品才得以逐步擠占外國商品的生存空間。
雖然國內的稅率被刻意的降低了。但是中國的中樞財政并沒有顯示出特別的拮據,除了稅務整頓之外,這更多的或許應該感謝中國的那些化工企業。這些企業生產的化學合成消炎藥磺膠喀咤及其衍生物已暢銷世界。這些藥品銷售的利潤為中樞政府帶來了滾滾財源,而相關的專利授權也同樣為中樞財政做出了貢獻,當然,與此同時,化學合成消炎藥的普遍使用進一步幫助歐州列強穩固了在非洲等地的殖民事業,在化學合成消炎藥的幫助下,歐州殖民軍隊得以深入以往不敢涉足的地區,他們發現了更多的資源與財富,相應的,各殖民國家之間的沖突也更加白熱化,尤其是英國與德國的沖突,這使歐州的整體局勢越來越緊張,雖然所有人都不想打仗,但是他們同時也都認為。一場全歐大戰似乎已不可避免。或許,世界的戰略格局也將因此而發生變化。
為了削弱對手的實力,并增強本國的實力,英國與德國都在全世界展開外交戰。為了鞏固遠東利益,并進一步加強中國與德國的友好關系,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德國向中國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技術與資金源源不斷進入中國,在為德國工業財團賺取利潤的同時,也賺取了中國人的友誼,德國已取代英國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第一大伙伴國,現在的中國與德國。已經不能用簡單的“友好”來形容了,用英國報紙的話來講,現在的中國與德國,已是“準盟國”的關系了,相應的,英國也加大了對日本的援助力度,試圖個遠東盟國維持住已經非常脆弱的遠東均德國的政府貸款也是中國中樞財政得以維持運轉的重要原因之一,德國不僅像美國一樣免去了“庚子賠款”中的部分金額,更為重要的是,這些退還的庚子賠款并沒有像美國那樣被強制規定只能應用于教育事業,這些款項中,有很大一部分被中國中樞政府用于了國防建設和水利工程,那座正在建設中的位于黃河中游的大型水電站就是中德合作計哉中的重要項目,它的主要建設資金就是來源于德國政府擔保的商業貸款。用馬克貸,用馬克還。
雖然那座黃河上的水電站尚未建成,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與德國進行戰略合作的那座“大壩”已經建立起來了,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年對德國產生了強烈的好感,他們不辭辛苦、長途跋涉,成群結隊的前往德國留學,自費或者公費,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德兩國人民的友誼“天長地久。”至于以前的“不愉快。”似乎已被人們有意無意的忘
。
在去德國留學的青年中,有許多年輕的國防軍軍官,他們在德國軍校深造,學習陸軍、海軍、空軍的相關理論,其中不乏校級、將級軍官,比如說中國國防軍陸軍航空兵部隊的著名將領孟飛準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