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張古誠沒有說他的部隊駐扎在哪里。可是那網顯然川攻瀾將興趣放在這上頭,看上去他似乎對這些軍務并不感興趣。
“這么說,你不急著走?如此,咱們不如找間酒館,好好敘敘舊鄧剛指了指路邊一間小酒館。
張立誠淡淡一笑,說道:“現在?現在不行,總統昨天就跟我說,讓我今天晚上去一趟統帥堂,有要事商議。
現在眼看著天就要黑下來了,我還得趕緊趕過去。”
“如此,咱們晚上再聚?九點鐘怎么樣?咱們就在楊王兄府上碰頭,如何?”鄧剛說道。
“也好,就這樣安排。不過,我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離開統帥堂,就怕你們等得太晚。”
張立誠實在無法推辭,雖然他與鄧網沒什么私人感情可,可是楊王鵬對他卻是有恩的,當初若不是楊王鵬介紹他加入群治學社,他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飲水思源,這個人情一定要還,雖然確實沒什么可以給楊王鵬的,可是這嘴上幾句感謝話卻是不能少的。
“我與楊王兄最近清閑得很,別說等你到深夜。便是等你到天亮,我們也不會介意的。”
那網難得的笑了笑,張立誠也是淡淡一笑,然后便告辭而去。
張立誠倒是沒有跟鄧才打哈哈,他確實需要去總統府一趟。總統也確實要在統帥堂接見他,當然,張立誠不是獨自一人去統帥堂面見總統,跟他一起的,還有拍文蔚、潘康時、楊邦翰、季雨霜這幾位高級軍官。
這幾名國防軍的將領就在陸軍部招待所吃了晚飯,然后換上軍裝,坐上陸軍部的汽車,精神抖擻的進了總統府,趕去統帥堂拜會總統。
到了統帥堂,一名副官安排幾人在一間會客室里等候,并拿了幾份文件先給眾人過目,這幾份文件無一例外都是關于肅清西北省份地方實力派的,有的是文攻,有的是武攻,總之一句話,此次中樞西進的戰略絕無更改可能,任何阻擋歷史前進腳步的絆腳石都將被無情的踢飛。
此次南苑軍事會議,主要議題也正是這個西進的軍事安排問題,由于這個計劃涉及到中樞的整個戰略安排,所以需要在最短時間理解決問題,爭取在兩個月之內完全控制甘肅、青海,并且伺機進軍新疆。
現在,張立誠的,羽師駐青藏。拍文蔚掌握的,茁師和,彌師駐蘭州,季雨霜掌握的,舊師和,口師駐陜西,潘康時的囪師駐河南,楊邦翰的騎兵旅駐西蒙地區,從這個駐扎情況來看,一旦中樞不得不動用武力解決問題,那么,拍文蔚的部隊將充當急先鋒,而他的部隊之所以駐扎得如此密集,也正是為了這個目的。
根據中樞和陸軍部以及陸海軍聯合參謀部制訂的這份進軍方案,一旦拍文蔚的部隊發動,那么,其它的部隊也將同時開拔,季雨霜的部隊將由陜西向甘南、甘東一帶運動,策應拍文蔚部。而潘康時的圓師將由河南調往陜西接防,為西進部隊充當后衛,與此同時,駐扎在西蒙地區的楊邦翰騎兵旅也將向甘西地區迂回,掩護拍文蔚部的側翼,至于張立誠的,四師。將在同一時間由西藏向北挺進,進入青海境內,從南往北推進,與北邊的拍文蔚部南北夾擊,阻止甘肅、青海的馬家勢力殘兵敗將向南潰散,而楊邦翰的騎兵旅也承擔著類似的任務,只不過他們的堵截方向是西邊。
這是一個精心制訂的作戰方案,一旦實施,那就是雷霆萬鈞之勢,就憑青馬、寧馬那點力量,確實有些蛛螃撼樹的意味,現在的國防軍,戰斗力已非以前的共和軍可比,這從武器裝備的更新上就可以看出,在執行這個作戰方案的一線部隊中,只有張立誠的四師是乙種師,其它的部隊都是甲種師,戰斗力之強,絕不是那幫只能裝備步槍和舊式大炮的馬家武裝可以相比的,更何況,此戰還有航空兵助陣,參戰部隊完全可以做到牛刀殺雞。
當然,武攻手段只是下下之選,文攻策略才是上上之選,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兵法的最高境界。揮仗會破壞和平局面,也會給某些政客攻擊中樞的口實,畢竟,這是內戰,再加上當地特殊的民風與習俗,單純的武力解決會導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考慮到國內形勢的穩定,中樞已經通過一些渠道正式向甘肅、青海等地區的地方實力派人物轉達了中樞建設西北、富裕西北的堅強決心,并特別強調,中樞勢力西進的戰略絕對不會改變,而且。只要地方勢力愿意服從中樞,那么,他們的經濟利益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只要那些地方實力派不是傻子和瘋子,他們應該能夠接受中樞的這個權力“贖買”方案。
不過考慮到沙皇俄國一直對這些地區很“感興趣”文攻未必會一帆風順,一旦真的有必要動用武力解決問題的話,那么,中樞將徹底生在作戰方案中的那些嚴厲措辭就可以略知一二。
張立誠很快翻完了他手里的那份文件,內容是關于,羽師裝備更新的,根據文件描述,兇師在經過這次換裝之后,火力水平將與甲種師看齊,只有軍餉暫時不變,一旦西進計劃,順利完成,那么,四師將被正式改編為甲種師,人員將進行一番必要的調整,以便進一步加強部隊的戰斗力,之后,該師將以嘉峪關為駐地,以后,隴海鐵路也將延伸到嘉峪關,以保證部隊的后勤供應。
對于這個方案,張立誠非常滿意,在青藏高原呆得久了,他確實有些郁悶,部隊的官兵也有些意見,或許去嘉峪關啃沙子不錯,至少可以不必再忍受高原反應之苦了,不過,囚師移防之后,由誰接防青藏地區的防務呢?這一點,這份文件里頭卻是沒說,張立誠也不打算刻意的去打聽。
當然,囚師駐扎在高原之上,那些重型裝備的運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從西藏去青海,這一路都是高原、高山,沒有捷徑可走,只能依靠騾馬、牦牛,甚至是戰士的腳板,考慮到當地氣候的惡劣,隨軍行動的民夫是少不了的,至于到底該征發多少民間壯丁,張立誠現在就已開始琢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