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特戰團的時候,張立誠見過蔣翊武一面,兩人說不上熟,但也絕對不是陌生人,這見了面。也少不了一番客氣。
聽說蔣翊武要去那個“西康工程部隊”報到,張立誠頓時來了精神,于是也顧不上發牢騷了,立刻拍拍屁股走人,堅持要親自帶蔣翊武去“西康工程部隊”。
西康工程部隊的大本營在康定城西北方五十里的地方,被大雪山和雅礱江夾在中間,這里人跡罕至,除了有幾個處于蒙昧狀態的原始部落之外,這里基本上與世隔絕,就保密性而,這里確實是個訓練秘密部隊的好地方,這里甚至在地圖上都找不到,也正因此,這里被大本營命名為“雪山基地”。
兩萬余人的朝鮮部隊就在這一帶駐扎、訓練,當然不可能都集中在大本營附近,實際上,“雪山基地”共有五十余處,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順序編制,張立誠和蔣翊武要去的就是“雪山一號基地”,基地司令是朝鮮“義兵”運動的元老趙孟善,不過為了保密起見,他現在改了名,叫趙六,很中國的名字,至于基地的副司令,則是孫岳,一個三十五歲的中國軍官,基地的參謀長叫何燧,也是中國人,現年二十五歲,總體而,基地的高級軍官基本上都是少壯派,雖然最高指揮官是朝鮮人,可是真正起靈魂作用的還是這些畢業于正規軍事院校的中國軍人。
蔣翊武和張立誠最先見到的人就是基地副司令孫岳,至于基地司令趙六和基地參謀長何燧,他們今天正在北邊視察,不在基地里。蔣翊武也就沒見到他們。
孫岳,字禹行,河北高陽人氏,秀才出身,后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之后擔任北洋第三鎮炮兵排長,后來升任三等參謀官,1907年再入保定軍官學堂第二期速成科深造,但是尚未畢業就趕上了“戊申革命”,于是南下投奔革命軍,先跟著閻錫山混了段日子,南北大戰的時候跟著李烈鈞去了江蘇,此后又去了浙江,“西康工程部隊”組建之后,陸海軍聯合參謀部就將他從浙江調到了這與世隔絕的地方,為國出力。
剛開始的時候,孫岳還真以為中樞調他到這窮山溝里是來挖山洞的,那怨也是免不了的,可是過來之后他才明白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于是,這怨也就消失了,因為他明白,這是中樞看重他的能力,不然的話,何必將他調過來訓練一幫連中國話都講不利索的外國人呢?
說起來,以前都是外國軍官訓練中國軍隊,現在,他孫某人可算是開了洋葷了,指揮一幫外國軍人,這怎么說也算是個挑戰,如果干不好的話,那影響的就是中樞的整個戰略,由此可見,中樞對他孫岳的重視了。
不過就孫岳一個人也是撐不起這個西康工程部隊的架子的,于是,蔣翊武這幫人就過來了,孫岳不敢輕視這些在朝鮮半島打過游擊戰的“老油條”,蔣翊武一過來,他當即拍板,給了蔣翊武一個“基地參謀官”的位子,讓他去五號基地,巧的是,蔣翊武的好友劉復基也在那個基地做參謀官,如此一來,也算是老友重逢了,蔣翊武當然高興。
不過高興歸高興,蔣翊武也不敢大意,畢竟,這幫朝鮮反日獨立軍中不少人都是跟他一樣的“老油條”,打過仗,殺過人,這可不比那些新兵蛋子,這些人可不好忽悠,其中不乏桀驁不遜之徒,再加上語不通的問題,訓練這支部隊,確實是個挑戰。
其實張立誠也很好奇,他很想知道孫岳如何訓練這幫外國軍人,作為高級將領,他當然知道“西康工程部隊”是支什么樣的部隊,不過其中的細節他就不清楚了,于是,他向孫岳試探著提出了參觀基地的要求,孫岳考慮了一下,最終同意了,不過沒等他領著張立誠去營地轉悠,康定城里的那位傅華封省長已通過有線電報網拍過來一封電報,這封電報是轉發陸海軍聯合參謀部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催促張立誠盡快趕去成都。
與張立誠在日喀則收到的那封電報不同,這封電報指名道姓要張立誠親自過去,而且限定了時間。
張立誠看著電報,頗有些得意,要不是這次他決定親自去一趟成都看大炮的話,恐怕他現在就必須在青藏高原上玩兒命的趕路了,那可不是開玩笑,戰馬受得了,人卻未必受得了。
現在,張立誠還有充裕的時間,不過考慮到軍情緊急,他確實也顧不上參觀雪山基地了,當下便帶著幾名隨從離開了基地,趕往康定,無論如何,先去成都看看中樞到底想干什么。!~!
..
_f